Netflix有一套大衛艾登堡主持的新紀錄片,叫《自然本色》(Life in Colour),專講動物身上的色彩,拍得精采漂亮,十分好看。
動物身上的色彩,不管是地上跑的空中飛的水裏游的,都有其實際作用,都是因應生存環境,在進化中逐漸產生。一身色彩,或是為了求偶,或是為了偽裝,偽裝一是迷惑獵物,一是躲避天敵,還有展示爭霸實力。大千世界,萬物競生的手段各異,一身色彩便是其一。這部紀錄片還用了新的攝影技術,顯示了許多動物身上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顏色和記號,從而進入動物的色彩視覺,解開更多的生物密碼。
這幾乎就像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寓言故事,由不同的動物擔綱演出,各種各樣的行為,講着各種各樣的故事。推動物及人,聯想到人類身上,竟也類同。我們形容那些善於偽裝的人,會叫他們「變色龍」,其實各種偽裝人,因應不同的需要,耍出不同手段,何止一種變色龍那麼簡單。紅黃藍綠,裝扮起來,真的一樣,所為之事,也跟動物差不多。一隻天堂雄鳥想跟雌鳥交配,會把身上羽毛顏色變了又變,一個男人為討女人喜歡,也會孔雀開屏。孟加拉虎為了接近獵物會找跟毛色相近的草叢掩護,人類為了接近目標人物,也會掩蓋自我本色,塗上另一層「油彩」。諸如此類,要是人生閱歷不夠,信以為真,就着了道兒。
顏色既然是生物標籤,就會被利用偽裝,必有混水摸魚者,利用顏色分類,混到對方地盤搵食牟利。動物如此,人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