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專題:陪手足上庭 提供溫飽 親,阿姨是個送暖師

社會專題:陪手足上庭 提供溫飽 
親,阿姨是個送暖師

中年大媽模樣的劉姨姨,聲大大一口鄉音,存在感十足,完全切合基本藍絲人,她不諱言自己曾是共青團,後嫁到香港經營小生意,卻是「為民主為公義」的中堅分子,不忘每年支持六四、七一遊行,更出錢出力支持年輕手足。自3月起,她的戰場由街頭轉戰至警署、法庭,甚至監獄,漸漸由旁聽師、送車師,進階成為送暖師。

「我哋現在的戰場喺呢度,反送中的戰場就係喺呢度。」西九裁判法院門外,劉姨姨如是說。3月中旬,傳媒鎂光燈捕獲了劉姨姨的身影,她除了旁聽鳩嗚團好友肺癌漢吳應武的審訊外,亦會穿梭其他手足案件的法庭,忙個不停。

■劉姨姨既是送暖師、亦是鳩嗚團的中堅分子,在這裏她認識了很多手足,視他們為戰友。

支出逾十萬 畀零用請食飯

回想四、五年前首次踏足法庭,劉姨姨至今仍記得當初的憤慨,「我第一次上法庭,就係魚蛋革命有個後生仔上法庭,麥子晞同梁天琦佢哋第一次上法庭,佢(麥子晞)連律師都冇, 被判刑時先十幾歲。」那刻她才驚覺年輕手足在精神和金錢上需要幫助外,她還可以提供其他支援,至少可告之有法律援助這回事。

查實送暖師絕不易為,畀零用、請食飯、以及訂私家餐予在囚手足,出心出力,又不時陪手足到警署報到,到法庭打氣送暖,安慰審訊手足及其父母親人。多年來她出錢出力,即使經營的小型旅行社因疫情關係停業超過一年,在零收入下也盡量幫助這些年輕手足,估計至今已花費了10多萬元。佔中期間,她由初時買飯盒,到後來資助100、200元車費,「見佢哋無錢買八達通,好唔方便,就幫佢哋買」,甚至在半夜幫助年輕人召的士回家。

好事不留名,劉姨姨說不需要回報,她視這一幫年輕手足都是香港光榮歷史,更是英雄、理想主義者,對他們的遭遇深感痛惜,加上她曾在抗爭前線受過年輕手足「關懷」,更令她全心全意力撐年輕人,「我最感動就係啲後生仔講『姨姨你過去啦,等我啲後生仔嚟啦』,唔識啲後生仔都會咁樣。」

採訪當日,她在西九裁判法院聽訊後,碰見幾個相熟的年輕手足說要做送車師,劉姨姨便陪伴在則,同嗌同叫,直至所有囚車離開後,就請手足們去食放題,以飽吃一頓作為這艱苦時刻的些微慰藉。飯後在西洋菜街,劉姨姨又碰到一位在魚蛋革命中被判暴動罪出獄半年的手足,得知他有困難,又即時掏荷包請他食飯。

關懷手足之餘,在庭外也見她向被捕手足家人送暖,「佢哋(家長)有時覺得坐監好冇面」,她努力開解,只望手足家人別再埋怨責罵。就如她在通宵佔領金鐘時認識了樹仁大學前學生會會長楊逸朗,有次她到庭為他打氣,更以習近平父親作例子來安慰楊逸朗媽媽,直說:「習近平爸爸都坐過監,為公義又唔係偷又唔係搶,係為理想,你個仔係為理想,為香港爭取香港理想制度」,見楊媽媽堅定了信念,慢慢由負面變得為兒子感到驕傲,大家都鬆一口氣。

■作為共青團成員,年輕時的劉姨姨會參與十‧一演出。

■劉姨姨表示與理大廚房佬理念相近,更指他經常在金錢上照顧手足。

「香港人唔好讓佢哋心淡」

劉姨姨深信手足們會在香港抗爭歷史留名,故她每在法庭碰上懷疑人生的手足時,都會予以最大鼓勵,「我次次都同佢哋講,如果要坐監希望唔好太難過,你係為爭取公義,係光榮的。」

在這場抗爭中,送暖師有意義嗎?劉姨姨堅定眼神說明了一切,「第一自己良心過得去,第二對政治犯係一種安慰,起碼讓佢哋唔要灰心,唔要覺得失望,唔會覺得點解香港人咁樣,佢哋自己為公義出嚟被拉,到現在好似被拋棄咁樣,我要等佢哋知道佢哋唔孤單。」

如今劉姨姨每次談到年輕手足仍然滿腔熱血,「希望更多人關注因為抗爭入獄,出獄不久又被捕的無名抗爭者。」現時在各大法院法庭,不難找到她的身影,且偶爾仍會到西洋菜街荷里活商業中心外鳩嗚團盤踞地流連,被問到香港的年輕人會成功嗎?劉姨姨將聲線放輕,目光望向遠處嘆謂﹕「都唔知幾多年,都唔知佢哋點堅持,重要係香港人唔好讓佢哋心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