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的賈玲和「浪跡天地」的趙婷,單就此兩片,若都看過,兩個都是女導演,你會更喜歡誰?
我會投賈玲一票。因為「李煥英」創作在一個審查嚴厲的國家,導演穿了一身的緊身衣,還戴上銬鐐,但是賈玲在狹窄的空間裏最大(maximise) 、最巧地(most smartly)說了她想說的事情,在控制觀眾情緒的哭和笑的過山車之間揮灑自如,明明是計算,卻同時很率真(calculating, but not unpretending),要做到這一層,一看就知道是生活在中國的痛苦中修成的技藝,就知道更不容易。
而趙婷所選擇長居的國家擁有一片自由的天地,然而為了獎項和東岸影評人,在自由的大環境裏選擇了「政治正確」的小圈子規條。這就令電影其實變成了一種政治論述(political statement)。所以很弔詭地,在「浪跡天地」裏,我在自由的創作環境裏看見左翼意識形態的某種自我審查和遷就;但在「李煥英」裏,看到在缺乏自由的政治環境中,導演極力的開拓自由。
以市場論,「浪跡」是拍給知識分子看的小眾電影,「李煥英」是拍給農民觀眾看的大眾商品。「浪跡」的女角是男性化的中年鬼婆,「李煥英」的母親卻還比女兒漂亮。雖然前者確是一盆有機的紅薯加野草莓蔬果,帶着泥土味;後者帶有激素、染色劑和防腐劑,不錯,「浪跡天地」更有營養,但考慮到中國人的食物市場和胃口特色,不帶任何偏見,賈玲的艱辛遠高於趙婷。
因為中國電影本來也早有自己的趙婷,不過是個男人,叫做賈樟柯。但賈導的作品被指為政治敏感,遭到封殺。
所以若生為才華的導演,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選角,最重要的是他在出生前選擇在哪一種國家投胎。想像若張藝謀生在歐洲或美國,成就絕不下於史匹堡加奥利華史東,隨時可以是亞裔版的寇比力克。
其實在白左的美式文革之下,荷里活的電影創作逐漸也沒有了自由,一切要突出種族鬥爭、性別衝突,歌頌LGBT,只是一伙自得其樂而以為很有型的自戀創作人不知大限之至。然而賈玲是知道的,她什麼都明白,她跟那個環境鬥爭,一面要遷就小農社會觀眾,一面還有五十億票房,而且還不惜自嘲而粉墨登場,演得還那麼好。賈玲才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