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識科被「重新冠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時減半課程大改,今年9月新學期中四級開始推行。本報檢視出版社提供予學校、尚未有售的公社科樣書,發現滲入民族主義內容,個別章節指稱中國人慶祝聖誕對傳統造成衝擊,令西方國家軟實力在中國不斷滲透和擴張,又以漫畫描繪迪士尼和麥當勞卡通人物穿軍服「侵略」別國文化。
記者:鄧力行
新學年中四級公社科由「『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部份開始教授,名創教育出版的《新領域公民與社會發展》在「香港社會的多元文化特徵」課題指,全球化下西方文化漸成全球普遍接受的文化,中國不斷對外開放下,傳統習俗「正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影響力不斷減少」。教師用書補充資料引用內地學者文章,指非教徒「隨波逐流地認同基督教、耶誕節,無意中為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與氾濫推波助瀾」,使西方國家軟實力在中國「不斷滲透和擴張」,籲非教徒不要慶祝。書本展示一張中國商場掛上聖誕裝飾的照片,問學生這反映中國可能面對甚麼文化衝突,參考答案稱這反映西方節日受中國人重視,「可能對中國傳統節日造成衝擊,令這些節日被忽略甚至遺忘」。
書中引述學者指全球文化以西方文化為主導,對外擴張的趨勢是「文化帝國主義」,舉例指美國跨國企業在各地間接推銷美國價值觀,並用漫畫描繪迪士尼和麥當勞卡通人物身穿軍服登陸荒島,持槍指嚇舉手投降的民眾,問學生漫畫描繪甚麼全球化現象。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座助理教授葉蔭聰表示,中國大陸曾有應否過西方節日的討論,惟公開反對的只是少數,當時有人提出應有自由過節日等不同意見,認為書中說法單向和偏頗,有強烈民族主義導向。他指現代中國一直有西方文化元素,問題是應如何對待而非處處提防,共產黨、社會主義等概念亦源自西方,「唔通𠵱家執政黨唔要呢啲嘢咩?」
對於「文化帝國主義」的漫畫,葉指學術界確有此概念的討論,但這是相當複雜概念,更不會有人「揸住支槍要你消費佢文化」,認為漫畫過度簡化,反而荷李活電影與本土電影生存空間等值得討論的議題卻不見,像是為配合官方議程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