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專題:最低工資10年跑輸通脹 2.1萬人難換溫飽 洗碗女工月返30日捱二手飯

港聞專題:最低工資10年跑輸通脹 2.1萬人難換溫飽 
洗碗女工月返30日捱二手飯

【打工仔悲歌 二之二】十年間,法定最低工資由28元調整至37.5元,升幅僅34%。昔日基層望穿秋水,冀藉此改善生活,奈何十年間,薪金升幅一直跑輸租金指數、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等升幅。拿着37.5元,勉強吃到連鎖快餐店的超值午餐,連一個焗豬扒飯都吃不起。有基層甚至要每月做足30日,僅能勉強維生,淪落至吃二手飯。最低工資曾經給予基層扶貧一絲希望,今天,卻再次令他們失望。

記者:陳詠恩 張雅婷

政府一方面說經濟正處於深度衰退,失業率高企,一方面卻凍結最低工資加人工,有賺取最低工資的基層工人無法應付生活,只能全月無休。64歲的洗碗工陳姐是其中之一,她要整個月30日不斷上班,才能維持生活。

目不識丁的陳姐以前曾任家務助理,亦做過清潔工,六年前懷疑因為操勞過度,醫生診斷她雙腿患上骨頭壞死,做過一次大手術,自此走路一拐一拐,不再靈活。當清潔工要長時間企站和走來走去,她惟有在餐廳做洗碗工,但受疫情影響,一年前餐廳生意走下坡而解僱她。

經濟不景,陳姐找工作更難,近月在旺角一間餐廳兼職洗碗工,50元一小時,雖然每日工時只有五個鐘,她仍馬上答應上班。連開30日工,才賺到7,500元。

住劏房靠搽油食藥治腳痛

由於陳姐不能長時間站立,體力無法應付多一份兼職,所以每日約250元收入根本入不敷支。她數算着,劏房租金連水電支出已約4,700元,她說知道有些劏房床位只是千多元,但擔心空間太迫狹,一旦「畀人撞一撞」,雙腳再受傷,便連僅餘的工作能力也失去。

「我雙腳成日都會好麻痹、好痛,幾日就搽咗一支活絡油,醫生叫我一年先覆一次診,啲止痛藥唔夠食,都要另外買。」每月藥物花費近1,000元,扣除食物開支已所剩無幾,她假也不敢放,寧可返足30日。

陳姐的工資較最低工資高逾三成,但仍換不到溫飽,正在領取最低工資的21,000名基層勞工,又可怎樣生活?本報對比十年間最低工資與甲類消費物價指數、A類單位租金指數、中層公務員薪金升幅等指數,發現最低工資的升幅一直落後大市。

以陳姐租住的劏房為例,屬於實用面積少於431平方呎的A類單位,其租金指數由2011年的137.1升至2019年215.3,升幅達57%,至去年始回落至198.4,但十年累計升幅仍高於最低工資。

針對低收入住戶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升幅亦跑輸最低工資升幅,由2011年的84.2升至2019年111.5,升逾32%。但受疫情影響,指數於去年稍為跌至111,亦是首度被最低工資的升幅超前。

雖然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回落,但37.5元可負擔到的消費選擇不多。本報走訪過旺角區多間連鎖快餐店的午餐售價,發現37.5元大多只夠負擔最便宜的一個超值套餐。以大家樂為例,一客「天天超值選」茄汁海皇飯,配上飲品,盛惠35元,亦是唯一一個可負擔的堂食午餐,若想吃「一哥焗豬扒飯」,要多付九元。

對陳姐而言,能夠吃上一餐飽飯已是奢侈。陳姐說,餐廳其實是包伙食的,不過她有時會不好意思提出,「試過同廚房講要食飯,人哋一句話『唔得閒呀』,我咪唔想再講囉,好似乞食咁……我洗碗會執啲人食剩乾淨嘅嘢嚟食,薯條呀嗰啲睇落都好乾淨」,比起吃二手飯感染病菌,她更在意是不求人哋吃飯。

去年起跟進陳姐個案的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林俊彤說,像陳姐這樣賺取最低工資並年近65歲的低收入長者並非罕見。「你要諗吓一個65歲嘅長者竟然要日日返工,冇得休息,先可以搵7,000、8,000蚊,租金水電都去咗一半。對一個年紀越來越大嘅長者,可以預見佢醫療開支越來越高,最低工資連40蚊都冇,點去支撐一個人收入?好坦白講,好多街坊拎接近最低工資,好多都有頭家要養,要照顧小朋友,開支就更龐大。」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林俊彤認為,長者在職貧窮問題嚴重,全民退休保障是較全面的做法。

勞工團體:點解政策咁苛刻

林俊彤認為政府現時缺乏政策幫助這類長者,工友無奈只能不斷工作,持續磨損健康,「社會通常有講法係『你選擇做30日㗎嘛』,其實唔係我選擇,冇人想做30日唔休息,但點解一個人要長期做30日先可以勉強生活,咁我哋就要問,點解成個勞工政策對基層朋友咁苛刻?」

低下階層的苦況,稻苗學會會長兼前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黃傑龍表示明白,他說最低工資訂立不外乎兩個目的,一是給予勞工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二是純粹是一個水平、安全網,與生活指數無關。無奈地,香港立例時選擇了後者。

委員會每次商討該金額時,黃傑龍說委員絕不會將金額量化,「法例唔係咁寫,唔係話一定要買到一個lunch,或者一定要令你生活水平去到邊一個水準」,若社會認為立例原意與社會脫軌,日後可再討論。

碧瑤綠色集團行政總裁吳玉群認為,最低工資足夠與否,難用個案量化,「要個人覺得生活水平去到邊度,一個人同一家人要養,好唔同」。她說打工仔不會一天只工作一小時,若一天工作八小時,一天已有二、三百元,「你話喺香港好舒服,我唔覺得,但你話係咪一餐飯都買唔到,又唔係」。她表示期盼僱傭雙方可共同渡過經濟難關,他朝經濟好轉,加薪亦是理所當然。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