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下多間上市公司相繼延遲發佈業績而停牌,根據彭博統計數據,今年已有逾40間公司因此停牌,創2017年同期以來最多。根據現行上市規則,上市公司須在3月31日前發佈全年業績,並在4月30日前向股東寄發年報。
彭博報道,包括屬於恒生綜合指數的中國華融(2799)及保利協鑫能源(3800)等多隻個股停牌,其中美蘭空港(357)、南大蘇富特(8045)在內等8隻股份已復牌;反觀在2017年至2020年間,即使面對疫情或反修例運動,因年報延期而停牌的公司數量僅少於10間。
報道引述滙盈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謝明光指,多間企業延遲刊發業績肯定令股東擔心,事件或反映審計師難以獲得足夠的訊息進行審計,未達成共識。光大新鴻基策略師溫傑向本報表示,若個股在停牌時被剔出指數,會加劇復牌後沽壓,特別是中國華融已納入MSCI新興市場的成份股,同時也是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相關個股長期停牌,將影響追蹤指數的投資者。
中國證監會早前表示加強跨境審計的合作,將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加強打擊IPO和財務報告中的欺詐、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而證監會與財匯局2月尾簽署了一份新的諒解備忘錄,特別規管上市公司核數師及公司遵從財報滙報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