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署口罩檢測認可僅兩申請

創科署口罩檢測認可僅兩申請

【本報訊】創新科技署轄下香港認可處去年4月因疫情推出「醫用口罩」及「2019冠狀病毒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兩項測試,惟審計署發現,前者截至今年2月只接獲兩宗申請,沒有批出過許可;獲政府認可提供後者測試的23間本地私營機構中,亦只有五間獲得認可處認可。

自去年4月起,認可處因應疫情相關檢測服務的殷切需求,在實驗所認可計劃下推出兩項新認可服務,包括從事醫用口罩的物理及微生物測試的實驗所可申請認可,及2019冠狀病毒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聚合酶)測試的醫療實驗所可申請認可。

覆審逾期651天

但審計署發現,截至今年2月底,認可處只從合格評定機構接獲兩宗醫用口罩的認可申請,也沒有批出過認可。獲政府認可提供聚合酶測試的23間本地私營機構中,也只有五間(22%)就聚合酶測試提出申請並取得認可處認可。

創科署解釋,認可處正處理另外11間檢測機構的認可申請,而部份檢測機構已獲海外認可。審計署認為,創科署需要加強推廣認可處對醫用口罩測試及2019冠狀病毒測試的認可服務,創科署長表示同意審計署的建議。

港府2009年提出推動六大優勢產業,包括檢測和認證產業並成立檢證局,現時創科署有關品質支援工作由認可處和檢證局秘書處等進行,2019-20年度開支為1.455億元。但審計報告發現,認可處近五年只頒發兩項新認可資格,而且沒有適時覆審獲認可機構,有覆審逾期651天。審計署建議創科署加強推廣認可服務,鼓勵決策局或部門使用認可處和獲認可機構服務。

報告亦指,創科署轄下的產品標準資源中心使用率偏低,訪客人數由2015年17人減至19年七人,去年截至9月疫情爆發期間更只有四人。校正實驗所沒有適時校正儀器,按清單截至今年1月5日有1,141項儀器需定期校正,但審計署留意到當中381項已過期限,平均逾期331.8天即近一年,有25項逾期超過三年,最長更多至7.3年。創科署稱,涉事有245項屬備用儀器,或暫停使用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