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減值回撥34億 滙控多賺79% 港上季稅前盈利跌逾三成

受惠減值回撥34億 滙控多賺79% 
港上季稅前盈利跌逾三成

【本報訊】受惠經濟回暖,滙控(005)首季錄得一次性淨回撥逾4億元(美元.下同),加上所有地區皆錄得盈利,帶挈集團截至3月底季度列賬基準稅前盈利大增79%,至57.79億元,為市場帶來驚喜,業績刺激股價一度升逾2%。不過因資金氾濫港元拆息續低,令香港區稅前盈利及集團淨利息收入按年下跌,但管理層相信,拆息水平已跌至谷底,淨息差將趨穩並推升明年淨利息收入回升。

若撇除一次性因素的經調整稅前盈利計,滙控首季按年大升1.09倍,至64億元。滙控中午公佈業績後,一開市股價即彈升近1港元(較前收市價升2.5%),本港收市報46港元,升2%;至傍晚近9時倫敦折合計,升穿47港元。

重申今年內不按季派息

集團年初已預告今年首季無息派,昨重申不擬於2021年內按季派息,但會在8月公佈中期業績時,考慮是否宣派一次股息。滙控旗下恒生銀行(011)宣佈,維持第一次中期息每股派1.1港元,與去年水平一樣。

滙控財務董事邵偉信表示,集團正按英國審慎監管局要求進行壓測,到中期業績時會更清晰壓測結果、經濟復蘇及集團表現,又重申滙控有足夠資本實力派息。截至3月底,滙控普通股一級資本比率為15.9%,有形股本回報率升至10.2%,是行政總裁祈耀年領軍後首次重現雙位數。

滙控首季業績遠勝預測,關鍵是季內信貸損失淨回撥4.35億元(約33.9億港元),主要來自英國及反映經濟前景好轉,相比去年同期提撥達30.26億元,有顯著分別。邵偉信在電話會議稱,首季淨回撥是非常特別,「今年其他季度未必再出現如首季般回撥」,但隨着經濟好轉,相信全年預期信貸損失會持續下降,低於平均貸款額的30點子。他指港元拆息水平目前已屆低谷,淨息差可望回穩,加上貸款需求尤其港英市場強勁,集團淨利息收益2022年可望轉向正增長。

全職員工上季減千四人

以地區劃分,一向是集團盈利引擎的滙豐香港區,今年首季稅前盈利跌逾三成至18.86億元,對集團盈利貢獻佔比,由去年接近九成降至32.6%,亞洲區盈利亦僅微升0.5%至37.58億元;相反歐洲扭虧為盈,季內稅前盈利達10億元。

截至今年首季末,滙控全職員工為22.47萬人,季內減少1,407人,邵偉信謂,集團成本節省及出售資產均按三年策略計劃推進。

祈耀年對集團首季收入及成本控制感滿意,滙控正爭取將首季良好勢頭延至第二季。對於併購考慮,他指集團只會研究能提升銷售及增長能力的財富業務項目,現時有些選項考慮中。邵偉信補充,花旗放售的13個市場零售銀行業務,與滙控路向不相配故不會熱衷競購。

高盛報告稱,滙控信貸質素連續三季有驚喜,全年信貸成本金額或較市場預期的10億元更少,維持對滙控「買入」評級及57港元目標價。大摩謂,滙控較市場測提早一年進入盈利正常化,維持46港元目標價,花旗目標價亦為46.4港元。

專家意見

正榮金融業務部副總裁 郭家耀

「業績驚喜,但受累淨息差疲弱,股價仍需靠通脹、業務復蘇等帶動,息差若隨着長期利率反彈,並確立恢復派息,先可以維持50蚊樓上。」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

「預期有機會衝上50蚊,除咗回撥因素,財富管理、零售及商業銀行增長均勝預期、大型股本回報率升至10.2%,對股價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