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各種新冠肺炎疫苗的誕生,似乎為這個疫情的終結帶來一點曙光,雖然各種疫苗都有着不同的副作用,甚至出現死亡個案,但香港部份傳染病專家指出,這些個案未必與接種疫苗有直接關係,不過仍令市民恐慌,所以剛開始時,香港接種疫苗的比率仍然偏低。
近期茶餘飯後大家經常討論一個話題,就是「你打咗針未?」原來朋輩間的壓力(Peer Pressure) 也間接形成接種疫苗的原因,例如當四人一起出外晚餐,言談間發現三個人都已接種疫苗,第四個人就可能感到被「白眼」;又如原計劃12人同枱食晚飯,但發現原來有一或兩個人未接種,這個飯局便可能因此而告吹,同樣構成另外一種壓力。
因應政府推出四營運模式,員工食客接種疫苗,可延長堂食時間及放寬每枱人數上限,相信部份食肆的僱主會因而希望所有員工接種疫苗。需知長期病患者並不適合接種疫苗,有些「無良僱主」可能因而解僱該員工,隨時有機會觸犯《殘疾歧視條例》,作為僱主需要審慎考慮,應以包容及體諒的態度,處理不同僱員的實際情況。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香港人,我已經預約接種疫苗,亦希望那些沒有長期病患的朋友,可以考慮接種,產生群體免疫,令香港疫情得以受控制,盡早達至「零確診」,經濟才可以走出谷底。有一點值得大家留意的是,疫苗的有效期大概介乎9至12個月,有報道指,市民接種兩劑疫苗一年後,可能需接種第三劑疫苗才能延長有效期,亦有報道指第二代疫苗快將推出,不過這一切將不會在今年內發生,所以暫時最有效方法除了做足消毒措施外,還要接種適當的疫苗,確保平安。
方保僑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