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照片中,觀塘那幅九龍皇帝「墨寶」曾經勉強「光復」過,近日再度受破壞,已經被塗去的財體字,再被惡意打上紅交叉。紅線打叉,你明啦。
西環山道橋下的特色柱躉,有人認為冇叉用,被灌上白漿遮蓋底下那些熟悉的字眼。到近日,路政署終於出招將柱躉用竹林牆紙包膠,同樣模式的牆紙蔓延到粉嶺街坊打造出來的抗爭連儂牆。竹牆,假的,捉蟲,真的。牆紙與高牆,又黐又塗,結果每區都被烏哩媽叉大大笪的黑油污染了。市容,容不下市民吶喊,牆上剩下一笪笪污染物。01記者曾梓洋記錄了各區「完善制度」下荒誕怪異的污牆,贏得「2021台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三名。他的同事鄭子健以市民悼念梁凌杰逝世一周年的照片,奪得年度最佳新聞照片大獎。
今年還有大半年,攝影記者手上已有史上至殘酷的47人保釋案、818流水集會案(白髮抗辯者是焦點)、食白果的封區強檢。至於開放警校讓小學生天真爛漫以槍指向同學仔頭顱的国安教育日照片,無得彈,中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