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士A君係金融專家,以為佢退休後會有不少上市公司請佢做獨立非執董(INED),點知佢好靜噃!全無動作,只係好低調咁,最近先至係為一個非牟利外國機構做總幹事,左丁山叫佢因住:「勾結外國勢力!」猛人A大笑:「依家講乜都得啦!」跟住唉唉聲,話香港一年半載之間,遇上前所未有之質變,香港已快速變成另一個上海。佢退休之初,曾做過歐洲公司INED,發覺責任重大,風險與回報(袍金)不相稱,而且幾花時間,影響退休生活,所以做咗一年就以私人理由辭職。現在做總幹事其實無甚大動作,有個辦公室在中環行走而已。
講到香港制度質變,余欲無言,兩人沉默一陣,A君話:「依家內地上市公司係主流,股票市場幫助內地公司集資,例如近日美圖抽水一百億美金等等,皆證明香港還有利用價值,或者係唯一嘅價值。除此之外,乜都可以推倒,完善化,見得到三權合一。只剩下一個金融市場畀大家搵錢,用錢遮眼,我同不少投資銀行家傾過,佢地嘅公式官方語言係:香港民主制度自由受到打擊,但我地不干預香港事務,只是一個商業機構。潛台詞就係『香港有錢就搵,冇錢搵我地就散!』」
大勢確是如此,所以一啲大銀行就不再關心面子、形象及百年老店輝煌嘅歷史,只在乎朝夕在香港賺取最大利潤。三十幾年前,有一間英國商人銀行(Merchant bank)來港,未有甚麼生意,就在康樂大廈(現稱怡和大廈)設豪華辦公室,耗資數百萬元裝修,左丁山上司去參觀過,回來講我地公司比較之下好寒酸,吸引唔到大戶,英國商人銀行講究辦公室設在CBD之甲級商廈,租金不論,裝修要有藝術古典氣氛,放長線,釣大客,超級富豪點會走去灣仔呀,梗係中環最靚嘅地方先至有吸引力。點知到了今天,瑞士著名,歷史悠久之Julius Baer(寶盛銀行,1890年創辦),竟會搬離IFC與交易廣場遷往鰂魚涌近華蘭路嘅太古坊,省下月租數百萬元。如此思維,以前實在難以想像!不過又諗吓,一間私人銀行竟然要租九萬幾平方呎嘅寫字樓,你話生意幾好呢!香港就係國際級私人銀行為中國富豪服務搵快錢嘅最佳地方,唔諗長遠關係咯,最好盡量壓低成本搵多啲,因為不知香港未來如何快速質變至不可辨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