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直期待藉國際氣候峯會時機促成習近平與拜登視頻會談,為習近平創造一個對拜登上課的機會,結果未能如願。上周的氣候峯會未能造就中美關係持續緩和的小氣候,習近平隨即在海南為三艘被稱為「國之重器」的軍艦投入服役授旗,向美帝示威。意外的是,普京沒有力挺習近平,反而透露將接受拜登邀請,於6月舉行面對面會談。中共為了讓拜登坐下來聽習近平上課,文攻武嚇恐怕還要升級。
中美3月19日在阿拉斯加舉行「2+2」會談時,中方最重要目標,就是力爭習近平與拜登在國際氣候峯會時加開雙方峯會。可惜,中方一場愛國熱情激昂的演講,雖在中國唱響了一雪120年外交恥辱的頌歌,但帶壞了中美和緩關係的節奏,一個月來雙邊外交互動或着說交換相當頻繁,始終未能達致舉行中美峯會的高潮。
中方為甚麼急於促成習近平與拜登會談?因為不論兩人會談成果如何,中共都可以描繪成習近平給拜登上課、中共外交取得新成就,一如「2+2」會談。而中共喉舌用上課形容中美領導人會談時中方的誇誇其談,始於1993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美國總統克林頓會談,上課時間是15分鐘,而楊潔篪在「2+2」會談給美方上課的時間延長到16分鐘。
1993年1月20日,克林頓入主白宮時,中美在人權、台灣、貿易、安全等問題上的緊張關係不亞於今日。中方為促成江克峯會,花了不少工夫營造輿論環境、調整外交政策。江澤民當年先後接受《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專訪,強調中方希望與美方增加信任、求同存異。他更在駐外使節會議上明言,要爭取中美關係盡早走向穩定,提出對美「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16字方針,促成一系列高層互訪,最終達致在APEC峯會期間舉行中美峯會。
11月19日,江澤民與克林頓在西雅圖舉行會談。中共官媒後來形容,江澤民用了15分鐘時間以「獨白」的形式給克林頓「上課」,教育他不干涉別國內政的重要性,還對克林頓講了世界多樣化問題,而克林頓當即表示,江澤民關於世界多樣性的觀點是有說服力的。官媒差點說,克林頓這個好學生表示「謹受教」。不過,中美這次峯會的確給中國又爭取了長時間的寬鬆國際環境。
習近平想實現他的2035年遠景規劃,逼切需要10多年的國際寬鬆環境,特別是美國不搞對抗。他想對拜登說的話相信與當年江澤民所說的差不多,目的一樣,但策略完全不同。習近平主政以來,從未接受西方主要媒體專訪,公開回應其施政問題,中共外交官、媒體的言論更是戰狼上身,頻頻炮轟美國及其盟友。
尤有甚者,中共把歷年對台政策的文攻武嚇策略也用在對美外交上。4月23日是解放軍海軍建軍72周年,軍方在海南舉行「長征18號」戰略核潛艇、「海南號」兩棲攻擊艦、「大連號」導彈驅逐艦入列儀式,習近平親自向三艦授旗,向南海周邊國家和近期介入南海事務的美英日澳等,炫耀中國軍力的提升,特別是國防工業生產能力、對台攻擊能力、對美二次核反擊的能力。
雖然,中國的國力、軍力今非昔比,讓習近平和中共在外交上更有底氣,但是,中共加上一些亞非拉朋友顯然不具備抗衡西方國家的實力,俄羅斯也不是中共可以託付後背的戰略夥伴,中共想重溫江澤民給克林頓上課的風光,豈是文攻武嚇所能達致的?恐怕只會變成國內民意騷。何況,有了阿拉斯加的教訓,即使中美舉行峯會,拜登可能給習近平上16分鐘課的機會嗎?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