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17場的《廿三樓.搞笑友》圓滿結束﹗我作為舞台劇的新人,第一次上台做戲,便撞到這麼好的機會,做足17場,巡迴沙田、屯門、荃灣三區公演,名副其實「過足癮」。
這真是難忘經驗。第一,不同的場館有完全不同的反應。明明都是同一個劇本、同一批演員,但有時某個場館的反應是笑聲震天,有些場館的反應是「黑洞」無動靜。
明明講了一個笑話,誰知台下沉默是金,像在嘲笑你白痴。但最令人費解是,昨天的觀眾卻是群情洶湧。
後來我們找到幾個解釋。
一是純粹唔好彩。
二是某些年紀的觀眾可能反應慢熱,或者對一些太新的笑位不懂欣賞。譬如我們有一個笑位是,「有人發了恐嚇微信。我答﹕肯定不是我,我轉了用Signal。」
可能有些觀眾不認識Signal便不懂笑。
三是有些笑話已經過時被遺忘了。譬如有一個Gag是玩「硬淨D,第二節硬淨D」,我記得綵排時滿有信心,認為這個Gag一定中,觀眾肯定知道是抽「前新聞王子訪問林鄭被指太Mild唔夠硬淨」的水。
誰知道,我們演了17場,連續講了17次「硬淨D」這個笑話,17場都無人識笑。
他們仿佛忘記了有「硬淨D」這個荒謬事情出現過﹗只能說,香港核突事太多,市民無法記住。
導演很棒,允許劇本配合時事變化而更新。有一天劇團工作人員提議不如加入「海南島」元素,導演二話不說便答應,我有幸演繹這個Gag,「海南島」一出笑爆全場。
本來我還想加「查冊」這個新聞,但實在找不到一個合理通順的地方而不會破壞劇本原來的架構,唯有忍痛放棄。
是的,演出的三個星期雖然躲在劇場,但仍然接收到香港大大小小的訊息,如果找到空間,也想好好回應。
最後一幕,又辭職又解散又清算,令許多觀眾都說「笑完即喊,完全係香港寫照」。借用劇中一句對白共勉﹕「只要熱愛創作,去到非洲一樣可以搵到自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