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壇話當年:陳炳安憶贏維拉、柏迪遜捧盃 賀歲盃有古「港」

球壇話當年:陳炳安憶贏維拉、柏迪遜捧盃 賀歲盃有古「港」

賀歲盃足球賽曾是本地球壇每年盛事,回顧這項有過百年歷史的賽事,自1980年代中起賽事由4隊角逐,主隊港聯只曾於1991及1992年先後贏阿士東維拉及柏迪遜捧盃,當中擊敗維拉後,球迷更興奮到衝入場與一眾功臣慶祝。這兩屆港聯主力、前港隊隊長陳炳安回想當年衞冕,除獲幸運之神眷顧,還要靠華洋球員無分彼此,在場上展示團隊拼搏精神。

記者/攝影:曾雁平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年賀歲盃,足總都會邀外隊來港,賽事踏入1980年代開始有商業贊助,而1990年代政府尚未禁煙草商贊助體育,萬寶路於1990至1992年連續3年贊助此賽事,並邀請歐洲球會及亞洲國家隊來港,與由甲組18名精英華洋球員所組成的港聯在農曆年間爭盃賀歲。

陳炳安是當年港隊主力兼隊長,亦是港聯出戰外隊常客,他回想當時指作為球員,每年都期待代表港聯出戰賀歲盃,因為是對球員能力的肯定:「港聯18名球員,外援會較多是中場及前鋒,守門員、左右閘較多由華人出任,以中路防守球員身份獲選入隊,其實很開心。」

對東歐兵喘不過氣

贊助商在1990年邀請前蘇聯的莫斯科斯巴達、捷克布拉格斯巴達及中國隊訪港,港聯初一以0:1不敵中國隊,初四與布拉格斯巴達踢季軍戰,當屆有份入選港聯的「巢皮」陳炳安指,對戰過才知道來自東歐訓練系統培訓的球員真的很厲害,這亦成他往後出戰外隊的寶貴經驗:「對布拉格斯巴達,感受到他們行軍速度,真的會喘不過氣,1980、1990年代東歐共產國家的球會是以軍人方式訓練球員,像泰國球員平日習慣踢樹,踢慣不會痛,東歐球員也不怕被踢;當時穿上六粒釘波砵,比賽時意外踢到斯巴達球員的肌肉,他們完全沒事,對戰這些球員想『踢茅波』也不易,不盡力沒可能守住他們。」

1980年代末不時有外隊訪港,如愛華頓曾應邀來港與港聯在季後踢表演賽,球員有機會與高水平球隊對壘,縱然只是表演賽也感受到節奏及激烈程度與本地賽是兩回事,陳炳安說:「當時本地賽各隊實力頗強,1970、1980年代的外援也不差,很多前國腳、甚至現役國腳,這些高質外援能助本地球員成長,對着這些外援每天都是挑戰,當習慣了,有機會面對維拉這支英格蘭頂級球會也不會怕,反而是期待。」

■譚拔士(左)1992年為港聯披甲時與球證理論。

破維拉首捧盃千人湧入場

港聯在1990年賀歲盃敬陪末席,翌年,贊助商邀得阿士東維拉、莫斯科戴拿模及1990年亞運男足第4名的泰國國家隊來港賀歲,港聯由陳國雄為主教練,主力球員有劉棟平、彭錦全、陳炳安、譚亞福、鄧柱盛、基亞、顧錦輝、山度士、米頓、譚拔士、巴貝利及謝夫。港聯初一苦戰憑顧錦輝及譚拔士頭槌建功,2:0擊敗10人應戰的泰國。至於擁有柏列、戴利及史冰等名將的維拉則憑卡斯卡連奴的入球,以1:0挫戴拿模,初四與港聯爭冠及20,000美元冠軍獎金。

由於維拉的英格蘭國腳柏列受傷,賽前已預計不能在決賽上陣,客隊在決賽的焦點是愛爾蘭國腳卡斯卡連奴與當時23歲英格蘭國腳翼鋒戴利,港聯為應付兩位名將,安排譚亞福及陳炳安寸步不離,希望減低他們的威脅,陳炳安說:「決賽有個特別任務是看管英格蘭新星戴利,當年戴利是維拉來港的焦點,估計會是港聯決賽大患,為減低其威脅,他跑到那就跟到那,除了離開球場去廁所,否則我是全程跟緊,寸步不離。憑回憶及看回比賽片段,戴利活動範圍廣,不斷尋找空間,我除凍結戴利,對自己有多點要求,就是希望搶到皮球傳給隊友。」

維拉29分鐘由卡斯卡連奴頭槌建功領先,但譚拔士在34分鐘把握維拉守衞失誤,禁區內射破史冰十指關,兩隊餘下時間未有再入球,要加時決勝。港聯在加時上半場先由山度士建功,之後隊長巴貝利再入一球,爆冷擊敗維拉,賽後數以千計球迷湧入場與球員慶祝,這幕被視為賀歲盃經典,維拉領隊雲高斯輸得不服氣,賽後聲言希望來港復仇。完成凍結戴利的任務,還助港聯捧盃的陳炳安說:「老套點說,以評述的角度看,維拉早段領先,心想必勝無疑,可能放鬆了,又可能我們有運,也可能是我們沒放棄,形勢轉移,出現變化後他們未能調整。」

對柏迪遜屢救空門

1992年,港聯以衞冕身份出戰,主力是加夫利、漢尼迪、陳炳安、彭錦全、荷爾、基亞、山度士、歷臣、柏連奴域、尼福、摩根及譚拔士等,三支外隊是南斯拉夫柏迪遜、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星隊及瑞士年青人,當中以柏迪遜最強,因為隊內擁八名南斯拉夫國腳,最著名是及後加盟皇家馬德里的米積杜域,另外亦有斯洛文尼亞名將沙豪域。

港聯初一對有五名瑞士國腳的年青人,12分鐘由歷臣開紀錄,但客隊32分鐘扳平,90分鐘打成1:1,要以12碼決高下,港聯先射,經過10輪後港聯險勝8:7晉身決賽,有「神龍」之稱的加夫利救出3個12碼,與同樣憑12碼挫星隊的柏迪遜爭衞冕。

陳炳安指當年決賽對柏迪遜,過程比對維拉更艱難,因柏迪遜實力超強,當刻踢到忘我:「對手用球能力強,當時救了1、2球空門,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有運,因為已不容許細想用甚麼部位救球,總之要擋出皮球,飛身去盡量去,不是我厲害,是沒時間想,現在已全沒印象,因為當時不容許將過程放入腦,現在看回片段,當時真的是自然反應,盡力去做。」

柏迪遜在決賽由米積杜域及高羅馬尼域建功領先2:0,但港聯憑歷臣及尼福的入球追成2:2,經過30分鐘加時仍未分高下,雙方以互射12碼決勝,演出神勇的加夫利再救出3個12碼,助港聯以3:2挫柏迪遜蟬聯賀歲盃,歷臣和陳炳安當選最佳攻擊和防守球員。這亦是港聯最後一次捧賀歲盃。

想請神龍加夫利嘆咖啡

對當選最佳防守球員,阿巢坦言其實應要多謝加夫利這名前熱刺守門員:「如不是加夫利,不是他救了這麼多12碼,港聯就贏不到冠軍,希望將來還有機會見見加夫利,必定要請他喝咖啡答謝他。當然,基亞及譚拔士等外援,以及歷臣也功不可沒,外援有機會代表一個地方出賽,全部都無私奉獻,前場開始跑,分擔防守工作。」

這位一代名將總結1990年代初出戰過的賀歲盃,指這級別的賽事與本地賽不同:「本地賽對手所給予的壓力沒這麼大,賽事張力沒這麼強,但賀歲盃大部份時間是被動,球員思考時間也不多,能蟬聯真的靠齊心、團隊精神,全隊有共同目標,『輸人不輸陣』,球員步出球場就要對得起球迷,竭盡所能做到最好,心態要這樣,戰術部署簡單些,再定2、3個反攻模式,希望做好防守等機會,打法不要太複雜,以往對高水平對手的經驗亦很重要,因為知道跟這些對手踢有可能未到半場已抽筋,有時間喘息要留點氣力,另外心態亦重要,當年代表香港隊出賽像打仗,球員上戰場不是生就是死,場上就算打到『冇眼冇手』,最重要是不讓敵人進攻,沒有被攻陷已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