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署兩月接1,890宗針後事故

衞署兩月接1,890宗針後事故

【本報訊】本港接種疫苗計劃開打近兩個月,衞生署接獲近1,900宗打針後的異常事故報告,最少756人需送院。最常不適症狀包括暈眩、心悸及高血壓等,甚至出現風癩及雷諾氏綜合症。最近呈報事故以接種復必泰佔多數,有醫生指復必泰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的能力遠比科興高,針後不適的機會自然較高。

根據衞生署疫苗安全監察報告,截至4月18日本港錄得1,890宗接種疫苗後的異常事故報告,最少756人需要送院。

政府新聞處公佈,截至4月24日由接種中心送院的376宗個案中,最常出現的副作用為暈眩、心悸及高血壓等。

在接種疫苗計劃首一個月,大部份副作用事故均涉及科興,惟本月開始卻以復必泰佔大多數,截至4月24日,181宗報告中,分別有134宗涉復必泰及47宗涉科興。

■區永仁指有皮膚病史的市民,接種疫苗前應先諮詢醫生。資料圖片

41歲男打復必泰出「風癩」

最近更出現兩宗非常罕見、沒被列入疫苗副作用的症狀報告。3月23日,41歲男子及54歲女子接種復必泰後,前者出現俗稱「風癩」的蕁麻疹,後者出現雷諾氏綜合症,需送院治療。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區永仁表示,雷諾氏綜合症的症狀是手指、腳指會突然冰冷,血管收縮,「由白色變做藍色,好似手指缺氧咁,之後(好轉)就變返紅色」,有時伴隨痛楚及麻痹感。嚴重者或需類固醇醫治,若處理不當,手指有機會壞死。若病者不曾出現類似情況,而打針後30分鐘內出現這些症狀,較大機會由疫苗引致。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指出,出風癩是皮膚過敏反應;若以往沒有風癩、打針前亦沒有進食海鮮等,針後出現風癩很可能源於疫苗。風癩一般處方抗組織胺即可。

區永仁及陳湧提醒有皮膚病史或仍未控制病情的慢性病市民,打針前應先諮詢醫生。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復必泰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的能力遠比科興疫苗為高,針後不適的機會自然較高。他指兩款疫苗均安全,市民未必需以出現副作用機率來選擇疫苗,反而應以整體有效率、對變種病毒效用等為考慮因素。

本周六有11宗打針後送院個案,全部涉及接種第一或第二劑復必泰,有人臉部出疹及眼瞼腫脹,有人出蕁麻疹,一名30歲男子出現血管迷走及神經性昏厥,其中10人已出院,一名51歲男子接種後暈眩要留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