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電2009年提出於西貢對開海域興建67台巨型發電風車惹爭議後,近日決定減低風車數目至17台,惟體積或須倍增,總發電量可增近三成。有環團料中電除固定資產必定增加,風力發電的每度電成本亦會較傳統燃料貴,電費勢加。中電稱風場產能料僅佔發電燃料組合比例2至3%,不會對電價壓力達到不能接受水平 。
中電海上風力發電場選址清水灣半島對開九公里、果洲群島以東五公里的16平方公里海域,中電擺測風塔收集數據研究逾十年,指選址風速平均達到每秒六至八米,宜發展風場。中電表示新方案選用更大型風車,葉輪直徑由90米增至220至250米,有助加大產能,風車數目可由67減至約17台,共產出最多255兆瓦(MW)發電量,比原方案200MW發電量增逾27%。風場有望納入下個發展計劃,最快2024年動工,2027年投入服務。
2009年曾估算風場投資額達百億元,每度電費增加2%;中電稱招標後才能估計最新預算,又指風場產能料僅佔發電燃料組合比例2至3%,對電價壓力並非達不能接受水平 。電費由基本電費和燃料賬組成,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指,中電必增固定資產值。中電燃料費現為每度電28.1仙,余說風力發電每度電成本必然較燃煤和天然氣貴,電費恐上調。不過因新方案發電效能增加,投資規模減少,電費加幅應少於當年估計的2%。
對風車增高影響環境,中電稱風場以「吸力式沉箱技術」興建,利用水壓將風車豎立海床,毋須挖掘及打樁,加上縮減興建數目,料減低影響。中電就新方案向環保署申請更改環境許可證,本月獲批准。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反對有關計劃,指果洲群島附近一帶為超級破火山口,一億四千萬年前最後一次爆發,火山灰冷卻凝固後形成六角柱石。她指該處是香港珍貴地質遺址,海床有六角柱石,無論建67還是17台風車,均會造成破壞,「呢個係一個自然地質遺址,你破壞咗佢就冇得返轉頭。」
環保署表示按環評條例要求審核,考慮可能引起的生態等環境影響及徵詢相關部門意見後,確認其所提出的改動不會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