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五歲女童遭虐待致死案揭示香港保護兒童法規千瘡百孔,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雷張慎佳昨接受訪問時直指委員會實際效用不大,坦言曾因此萌生去意。身兼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的她又稱,現時有多個部門處理虐兒事件,曾有個案被轉介13次才獲委員會接見,直言政府顧着籌辦國安教育日等,「大工程都遮住晒細路哥」,反映政府未有優先處理兒童事務。
雷張慎佳昨接受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訪問時表示,若設立強制舉報機制,應清楚列明由哪個部門負責,不應再是將個案轉來轉去,舉例曾有虐兒個案被轉介13次,才獲兒童權利委員會接見,過程中雖經老師、社工、教會等檢視,但涉案兒童仍不斷受傷害,需要反思。
要避免日後再發生虐兒案,她認為應設立個案檢討機制,同時要訂立清晰舉報指引,涵蓋醫護、社工及教師等,但立法要有層次、分步驟做,要有適當配套,亦要為教師、社工等專業人士提供嚴格培訓。
她續稱不少國家均已設立有關兒童權利的全面培訓,以至學位課程,反觀「香港落到嘅力好少」,希望未來本地大學或不同機構可加強相關培訓。她稱不擔心會有人濫用舉報機制。
雷張慎佳又批評政府在推動保護兒童政策方面反應緩慢,需要全面改革,即使法律改革委員會已建議改革兒童法例,並獲立法會跨黨派議員支持,但政府仍遲遲未提出討論,質疑近年社會事件及疫情,加上政府要籌辦國家安全教育日,反映政府未有優先處理兒童事務, 形容「好多大事、大工程都遮住晒細路哥,我哋嘅優次亦冇畀到細路哥,整件事(兒童事務)係頭痛醫頭」。
雷張慎佳身兼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直指委員會只屬諮詢機構,即使所有委員努力推動兒童政策,亦不代表現有機制奏效,坦言曾深思不再擔任委員,促請政府成立法定委員會,並委任專員專責管理兒童事務。
就會否考慮成立法定委員會或加強委員會職能,兒童事務委員會秘書處回覆時指委員會為「高層次、跨部門及跨界別」,並正有效履行其職能,政府對於如何進一步加強保障兒童福祉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