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海南雞?(家興)

何不食海南雞?(家興)

一年一度博鰲論壇落幕,繼國家副主席王歧山為主席尷尬「報幕」,特首林鄭可謂接力演出,在專訪爆出一句「享受港人喜愛的海南雞飯」,不單為海南島增設一道「名物」,更令這個乏善可陳的論壇,變得「趣味盎然」。

作為新加坡的國菜,海南雞飯確是譽滿東南亞,甚至曾於2005年有一部新港合作的電影以此為名,電影更為導演畢國智在首次執導下,就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可是,林鄭這一句「海南島有海南雞飯」,不單盡顯她作為一區之長的無知,更是這個曾被全球公認為最自由經濟體城市的最大悲涼。

《晉書.惠帝紀》記載,西晉惠帝司馬衷在位時,曾發生民間飢荒,其時官員上奏請求援助,惠帝卻回應道「何不食肉糜」,這句流傳超過千年的古語,就是諷刺在位者的無知及「離地」,當百姓在吃樹皮時,當權的人竟在質疑他們何以不吃肉粥充飢。

只懂叫港青北上的就業奇招

在武肺疫情期間,本地的疫情數字相比世界多國,的確不算嚴峻,惟庸碌無能的港府以多種奇怪、政治大於科學的防疫手段,例如限聚令、食市禁堂食等安排,令百業蕭條。對比起真正發明海南雞飯的新加坡,其早前雖同樣困擾於武肺疫情,甚至出現每天過千宗的爆發,但在2021年3月份公佈的失業率,僅為3.3%,至於香港同期數字,則突破2004年新高,達7.2%,甚至比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美國,還要高出1%。當逾25萬打工仔女手停口停時,林鄭卻在研究公務員,特別是以警察為首的紀律部隊加薪事宜,實令人費煞思量。

面對民間怨聲載道,特別是青年失業率攀升至13%之際,港府上下就只有一招:呼籲港青到大灣區實習、就業等。而上年年底,說是得到國家的「優惠」要延期發表的《施政報告》,對於青年就業支援方面,也就只有三字總括:「大灣區」。這個實習計劃招攬本地、內地企業為青年在大灣區提供就業崗位,要求他們以18,000港元月薪聘用畢業生,港府則津貼其中10,000元,為期18個月。不食人間煙火的林鄭,不知是否了解,內地企業聘請應屆畢業生的工資水平,平均只須5,400至6,800港元不等,比起獲港府資助後要支付的工資還要低,除政治任務外,根本沒有實質誘因參與計劃,而且中港文化差異、政治問題早已超越臨界點,再多這些「背靠祖國」的經濟刺激,只是徒勞。

當我們的特首在外無的放矢,轉頭就在禮賓府點算每月40多萬的鈔票時,她又可曾知道民間疾苦?

家興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