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直擊】
35年前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大爆炸,成世紀浩劫,事後封鎖區分成兩圈,外圈包括切爾諾貝爾市方圓30公里,輻射污染相對低,已可局部開放工人及遊客停留數天至半個月;內圈是核電廠方圓10公里,包括核電廠反應堆,亦包括3公里外原本為電廠工人、家屬而建的普里彼特(Pripyat)小區,這個範圍輻射量較高,由爆炸第三日起,約5萬名居民強迫疏散後,一夜間成為鬼城。
這個典型的蘇聯小區,事發後一直淪為廢墟,被野生樹木重重包圍,大廈破裂的玻璃窗乏人維修,天台的天線更已生銹。
特約記者葉親惠烏克蘭報道
傳譯/繙譯:Gnes Olena、Tetyana Nelozhynska
鬼城猶如世界末日,環境超現實,近年常在電競槍戰遊戲如「浩劫殺陣」、「Call of Duty」等用作背景,因此惹來世界電競迷、廢墟探險者到訪。記者進入鬼城當日只有-2℃,在市內的列寧大道遇到一位探險者Andrey。
探險者自稱Stalker(追迹者),19歲的追迹者Andrey由南部城市明古拉耶夫浪遊近700公里到切爾諾貝爾。問到為何追迹至核封鎖區,Andrey說︰「想來這裏看鬼城Pripyat、體會在核電廠爆炸的全球災難下,人類可悲的渺小。」
核封鎖區雖然經過30多年清理工作,不少地方輻射量仍然高企,輻射探測儀為進出者必需品。Andrey亦自備了探測儀時常檢查讀數,他表示到過的地方輻射都不算很高,稱反而想到高輻射的地方看看。
這次是Andrey第二次追迹核封鎖區,早在2019年,他首次與基輔的朋友到來,「上次是春天,今次想來看看封鎖區的秋天,想在入冬下雪前再來看看。」Andrey在平均-2℃下浪遊,臃腫的衣物、冷帽是必備,疫情下裝備還加上口罩這一項。Andrey除了自備睡袋,沉甸甸的露營背囊內載有罐頭食物和樽裝水,並繫有捲蓆。
今次浪遊,Andrey遇上一個困境:「有一晚我穿過檢查點,當晚在鬼城一棟廢置大廈過夜,我已走了48公里進入核封鎖區(相當於元朗步行至西貢),原打算徒步走出封鎖區,但因我遺失了錢,惟有找警察幫助、放棄徒步離開的計劃。我原本將現金藏在睡袋,但進入鬼城後,找不到帶去的現金,應該是漏了在不知甚麼地方。」
核封鎖區在正規上進出都要經過當局的檢查點,但一直有鬼城追迹者以自己方式繞過檢查點偷入核封鎖區,Andrey表示他們在離開時向警察自首,後果一般是罰款,而得到的待遇是警察會載他到核封鎖區檢查點外。
記者遇到Andrey時,他正好已透過電話向警方自首,「警察的態度都很好,他們在電話中都很有禮貌地向我解釋應該怎樣、去哪裏自首,更答應我在回到檢查點時給我喝杯熱茶。」Andrey徐徐走遠,在約百米外的警察下車向他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