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博鰲講話的啟示(宋文笛)

習近平博鰲講話的啟示(宋文笛)

「有張有弛,文武之道」,中共對美外交上個月甫在阿拉斯加會談期間展示出「美國沒資格居高臨下對中國說話」等振奮民族主義情感的操作,近日國家元首習近平貌似改弦易轍,不再強硬表態而改以巧妙智取。他於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主旨講話中,屢屢先套用西方價值詞彙,再加以重新定義,以維持雙邊論述的表面一致性,一來堵美國之口,製造分化西方空間,二來重新包裝中共訴求,以便對美逐利。

何以見之?第一,拜登團隊上台前後,屢屢高舉多邊主義大旗,對內,批評特朗普年代的單邊主義和從國際組織「退群」作風;對外,拜登在和中國競逐上,也屢屢強調要外結盟友,打群架而避單挑,欲在「共同價值夥伴」及民主國家們的擁護下和中國競爭。

對此,習近平回答,此言正中下懷,其實不只美國主張多邊主義,中國才更主張多邊主義。差別在於,習認為中國堅持的才是「真正的多邊主義」,並說中國要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及「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言下之意,他在暗批美國是說一套做一套,鑑於美國前政府先後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人權理事會,乃至於宣言退出WTO。

轉化西方詞彙的反擊

第二,拜登政府提倡的價值觀外交,也被習不動聲色地反擊。拜登於2月17日CNN《總統和公民有約》電視節目上大提特提美國價值,宣稱凡美國總統當政必得反映美國價值,所以拜登對於中國人權議題該批評時必批評。3月3日國務卿布林肯發表首篇外交政策重要講話時再繼續加碼指出「現有國際秩序最終反映的是美國價值觀」。至此,拜登將美國價值和美國外交掛上連結,而布林肯則進一步將維護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和美國價值掛鈎。

習近平炮轟這是單邊主義。他暗批普世價值不必然得是美國價值,「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訂的規則強加於人,也不能由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給整個世界『帶節奏』」。 再者,習近平選擇局部納用了普世價值概念,但是在修辭上又將其調包為「全人類共同價值」,以貼近既有論述的新創詞彙,兼具表面合群性和中國對該概念的後續彈性詮釋權,一方面避免被說是中國價值自個兒傲然不群,二方面避免被誤讀成是對美國服軟。

第三,在政體差異上,習近平也再度委婉進擊。按照德國社會學大師韋伯的看法,自由民主和威權政體之間的程序正當性存在高低之別,而習不批評自由民主本身,但是辯稱兩種政體並存才是文明「多樣性」的良性體現,顏色不一樣的花朵彼此之間理應「互尊互鑑」,任何將其視為此優彼劣、妄加上下之分的思路,都是在搞「新冷戰和意識形態對抗」,以及無益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

第四,疫情紓困、氣候變遷以及重振經濟乃拜登政府多次提出的優先目標。對此,習近平認同但是稍作調整,將其和中國政治目標掛鈎。一方面,對發展中國家,習強調是彼此是「命運共同體」,將一帶一路和脫貧掛鈎,以緩和各國對於所謂債務陷阱外交和經濟統戰的疑慮。二方面,對先進經濟體,習呼籲「建設更緊密的開放包容夥伴關係」,連結到西方流行的「包容性增長」論述,並說「人為築牆、脫鈎……損人不利己」,暗批拜登政府以資訊安全和智慧財產權等理由限制和防範中國資本和科研來往。

綜觀習近平博鰲講話,可謂軟中帶硬,不直接跟以美國和西方領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對抗,但是處處套用和轉化西方詞彙,頂回西方,呈現中國才是現狀守護者的論述。如此選擇,一來是在以蠶食方式,逐漸化整為零、積少成多地重新定義國際秩序運作的原則和價值。二來習作為元首之尊,也必須為後續中美博弈留下些許迴旋地步。

此番以論述巧勁取代戰狼作派的調整,究竟是代表中美戰略競逐正從實體的貿易戰、科技戰,升級至意識形態的話語權之爭,抑或是如同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和外交部長王毅屢屢提出的「中美關係正處在重要關口,希望兩邊走出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路」一般,意圖趁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紀念契機,為中美關係重置保留一絲窗口?將是下一步觀察的重點。

宋文笛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