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終於開會介入斡旋緬甸危機,但處處見分歧爭議。從緬甸政變近三個月才正式為此開會,已可見東盟內部分歧是如何大。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太項目副研究員海頓(Bill Hayton)指出,東盟中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地理上較接近中國的「大陸國」,都傾向反對介入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等「海洋國」,則傾向集體採取行動,尤其是東盟秘書處所在的印尼。他指東盟雖素來強調說服而非強迫,但如成員國缺統一立場,游說力量大減。
分析家指如果任由緬甸暴力衝突惡化成失敗國家,東盟成員國亦要承受難民湧入、跨境罪案增加等惡果;一向共識至上的東盟作為東南亞與國際社會橋樑的角色,公信力亦會大受打擊,所以硬着頭皮蹚渾水。
東盟這次只邀緬甸軍頭敏昂萊開會,沒邀反對派,受盡民運和人權人士批評。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科學系副教授莊嘉穎指出,如果東盟被視為給軍政府認受性和站在軍政府一方,恐令緬甸其他群體更加不快。不過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政治安全事務主任努爾指出,緬甸走出政變危機的第一步始終是制止流血,加上緬軍數十年來已慣被孤立,倒不如嘗試交往。莊嘉穎亦指難以想像歐美領袖會想跟暴力獨裁者打交道,所以只有東盟能做「醜人」斡旋。
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