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地下經濟獨愛現鈔 - 楊懷康

地上、地下經濟獨愛現鈔 - 楊懷康

先前有吳姓的士司機遇劫,損失達七千元。賊仔盜亦有道,「回贈」紅底一張。可幸司機攜身尚有萬多元家用收在荷包,未為賊仔察覺,否則損失更甚。雖說親生仔不及近身錢,「腰纏萬貫」通街走猶如引人犯法。疫情嚴峻,從袁國勇教授到抗疫大員莫不呼籲大家盡量用八達通等所謂「免觸式」電子貨幣,的士司機可嫌信用卡、八達通、支付寶等電子貨幣費時失事——且有被稅局查數之虞——大多只收現金,以致的士司機遇劫,時有所聞。

喜歡使銀紙的顯然又不止於的士司機而已。哪怕經濟下滑、人人家居抗疫WFH,使銀紙的機會理應大減,可是大圍計,香港流通的鈔票數量卻穩步上揚;到去年底按年增加了近9個巴仙至5429億港元。此又非香港獨有的現象。美國疫情遠較香港嚴重,家居禁足,重創經濟,涉及錢銀的買賣按理會大幅回落;去年美鈔流通量可逆市飆升11.6%至2.07萬億美元,是個空前紀錄。何也?

傳統說法,地下經濟見不得光,需靠現金順滑。地上經濟下挫、買賣少了,現鈔流通量反而逆市上升,莫非新增鈔票都流入地下去了?然而地下經濟寄生於地面經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捨中國之外,環球經濟下陷,地下經濟還能蓬勃到哪裏去?經濟下陷之說若非假象,新發的美鈔、港紙不難都通通流到經濟一枝獨秀的中國去了。那有可能嗎?

美鈔、港紙是否湧向大陸不好說,不辯的事實是中國貪官愛鈔票。譬如徐才厚,前軍委副主席而已,家中竟搜出達一公噸多重的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副主席尚且有這個身家,正主席該有多少噸鈔票?又如新近被處以極刑的華融資產老總賴小民,據報貪污人民幣數以百億元,家中搜出三噸現鈔!有專家作見證,從乞丐到最古老的行業全國都用支付寶了,貪官們可依舊擁現鈔以自重,足見小額買賣用電子貨幣無妨;認真藏富,非鈔票不可。人民幣最高面額是一百元,以藏富的「效率」論,當然及不上美鈔了。

據聞隨着一些人依鄧小平的指示漸漸地富了起來,當局確實考慮過提高人民幣面額以便民,然而卒之為了防貪而打消念頭。細鈔能養廉?證諸徐才厚、賴小民等貪官堆積如山的贓款,細面額鈔票顯無防貪之效。美國鑄幣局看來欠缺人民銀行的防貪意識,反而似乎特別體貼活躍於地下經濟的貪官、毒梟甚至恐怖分子。年來非但印多了美鈔,較諸細鈔,易於收藏的大額百元美鈔的供應且拗腰飇升。至今,在各種面額的美鈔當中,百元鈔票的比重最大,佔了發鈔總數近八成!

在香港,偽鈔集團相中生產成本效益高的千元大鈔,有個時期大量假金牛流出市面;不少店鋪聞金牛而色變,明文拒收。可是每逢警方或海關開記招展示罪證贓物,最常亮相的依然是金牛,可見能高效藏富的大額鈔票始終是不法之徒的至愛。職是之故,香港雖是每人平均有4.6張信用卡、4張八達通,復加支付寶、微信支付、蘋果錢包⋯⋯,大埔工業邨的印鈔廠可依然日日開工。香港人對現鈔何以情有獨鍾?

「高域乃天」(COVID 19)肆虐經年,當局推出「安心出行」手機程式追蹤病患,藉此切斷傳播鏈。可是一如行政長官所言,香港人寧「寫紙仔」,不肯「嘟一嘟」,箇中反映的並非香港人欠缺防疫公民意識。反之,歷經沙士之劫,自動自覺戴口罩、勤洗手,香港人的防疫意識實足以為天下法。沒有人不想「高域乃天」早日清零,不肯「嘟一嘟」是慌怕給權力機構藉此掌握行蹤,以致私隱蕩然無存。到頭來,方便易用、能有效阻截病毒散播的電子貨幣湧現而鈔票依舊大行其道,其理在此。

試想想,當日陳同佳若非貪得無厭,三度拿女友潘曉穎的提款卡去撳機,而知所收斂只取現鈔,那又豈致迅即落網而令香港自此沉淪?恰正知道八達通是警方的破案神器,有心人才在中環地鐵站售票機頂留下現鈔、碎銀方便兄弟各自爬山。不肯「嘟一嘟」,無他,就是慌怕有了「安心出行」從此將無私隱。

換言之,無論中外,電子貨幣與現鈔並行不悖,並非人們思想守舊跟不上潮流,可是大哥大有科技大數據之助,監察追蹤的利器層出不窮,私隱越益寶貴。大陸從火車飛到電話卡都行實名制,現今又在測試能追蹤每一項交易的電子人民幣,可以預見有助避過大哥大耳目的大額人民幣鈔票、美鈔以至黃金將越益搶手。

事實亦然。1958年第一張信用卡在美國面世,半個多世紀以來美鈔流通量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同樣,香港在1997年9月1日推出第一張八達通,港紙的流通量繼續漲升無已。支付寶在2003年10月15日上綫,十八年來人民幣的流通量膨脹了3倍多至86543億元。在零息的年代,揸現金固無代價,使現金則無懼留下痕跡、暴露私隱。難怪地上、地下經濟皆向的士司機看齊獨愛現鈔矣。

補白:一招煞食

愛丁堡公爵自蘇格蘭寄宿學校畢業,校長寄語:「長處出眾,其他乏善足陳」(His best is outstanding; his second best is not good enough.)BBC認為此乃其一生寫照。

人無完人。有一、二出眾長處,且能像公爵般充分發揮、服務人群,豈不勝過周身刀冇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