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超聯鬧劇

歐超聯鬧劇

沒有說話比雷聲大雨點小更能精準地形容歐洲超級足球聯賽這齣鬧劇,嚴格來說,那場雨幾乎也沒怎麼下過,未曾開始已結束。這個由皇馬會長佩雷斯(圖)牽頭,曾獲多支歐洲傳統強豪支持的行動,美其名曰「拯救」足球,實際理由卻太過司馬昭之心,說到尾,還是錢。

歐洲球會對歐洲足協之不滿,當然非一日之寒。欠缺透明度之管理,多年來貪污腐敗新聞不絕;最致命的,莫過於漠視民意,對球會意見總是擺出一副「你吹得我脹咩」之態度。這次歐洲足協一方提出改革歐聯,簡單點說,就是增加比賽,但種種原因下,卻令參賽球隊的實際收益未能按比例提升。對球會來說,成本效益下降,同時提升了球員傷病風險。

單一歐洲賽事已經如此,還未計需要同時兼顧的本土比賽,還有球員被國家隊選召的賽事,畀錢搞波一方換來一肚氣,提出改革其實無可厚非。只是歐超聯的概念也不見得是甚麼好東西,一些普世價值中早不適用的觀念,世襲、壟斷、利益向單方面傾斜,說得出的都有;佩雷斯公佈計劃時的解釋,更是牽強得近乎強辭奪理。

足球,又或是體育之美,在於公平競技,弱可勝強。作為球迷,當然對兩雄相遇總是引頸以待,可是別忘記期待永遠透過等待累積,若以往大家望穿秋水的歐洲兩強對戰改成每周上演,那有如日日鮑魚龍蝦,再好味再上等的菜式,都會吃厭,故此如佩雷斯指「每周都有矚目大戰上演」之說,本身就非常靠不住腳。15支傳統勁旅千秋萬代,佔據最大利益,更是等同以強硬手斷巧取豪奪,又豈有能服眾之理。

各打50大板,從來都不是個方法,只是當歐洲足協碰上歐超聯,就有如叫人於朱古力味的屎與屎味朱古力間選擇;一方自恃權傾天下對民意視若無睹,另一方為自身利益,打着完善制度之旗號不惜傷害足球。縱然事件遠在歐洲,但環顧當下也不免悲涼。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