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本報訊】「國家安全」壓倒一切,住屋需要也須讓路。政府前日公佈,將大角嘴海帆道總面積約1.15萬平方米的政府用地批給中央駐港國安公署設立辦公室。資料顯示,當中有近2,000平方米土地原預留興建過渡性房屋,並已批給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負責,預料可提供120個單位。不過運輸及房屋局網站的相關資料昨日悄悄消失,有區議員質疑「國家安全」已凌駕一切,「冇嘢可以大過國安」。
過渡性房屋措施2017年由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她當時表示政府將與不同的非政府機構合作興建相關單位,希望為輪候公屋的市民提供較好的暫住環境,並於去年進一步承諾將三年內提供15,000個相關單位。運房局長陳帆上月透露,當局已覓得約可提供14,000個單位的土地,預料申請市民可今、明兩年入伙。
運房局去年12月提交給立法會的一份「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文件顯示,在「已啟動項目」的名單上,包括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營運的一個「大角嘴海帆道」項目,預計單位數目為120個。
記者昨凌晨在運房局網站中仍找到相關項目,資料顯示,一個「大角嘴海帆道過渡性房屋項目」預計約有120個單位,供280人入住,初步計劃興建一幢四層高的樓字,預計營運約五年,並已展開工程合約的招標程序。網頁還附載地圖,清楚顯示相關項目正位於政府前日公佈的國安公署選址。
惟昨午過後,相關頁面消失,公眾無法再查閱相關資料。本報翻查已啟動項目的選址名單,亦僅有相關海帆道項目消失。
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余德寶指出,過渡性房屋本應是為讓輪候公屋的市民脫離居住環境惡劣的劏房,政府決定將相關用地批予國安公署,變相影響市民住屋權利,認為政府必須向市民交代及補償,「咁多地方點解要拎走呢塊地,好多人期待緊,等咗好耐」。對於運房局刪走計劃相關資料,他批評在港府眼中「國家安全」已凌駕一切,過往如政府展開類似計劃,必先到區議會解說,現在卻直接隱藏資料,「你又話國家安全想市民安居樂業,咁𠵱家仲點樣安居,根本冇嘢可以大過國安」。他促請當局與社聯合作,另覓土地填補供應。
運房局證實,大角嘴海帆道的用地屬已啟動項目的初步研擬階段,原先預算可發展120單位,但倡議的非政府機構早前已獲通知該地段已被確定作其他用途。局方稱,政府利用短期內沒有長遠用途的閒置政府及私人土地提供過渡性房屋,大前提是不阻礙相關土地的長遠發展,當相關土地的長遠發展計劃可於短期內啟動,不論是研擬中或已落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都會作出相應配合,包括適時遷出相關地段。運房局未回應為何刪除有關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