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刀」,「斷水」,水更流 - 林夕

「抽刀」,「斷水」,水更流 - 林夕

蔡玉玲不是第一個以記者身分查冊,卻是第一個查冊罪成的記者。昨天竟然有人說,「還好,只不過罰六千元,不必哭哭啼啼的,又來新聞自由已死」。

新聞自由未死,香港就先死在眼中只看見錢的人手上。新聞自由如果死了,驗屍時候,此人可能會宣告在屍體上發現胃部殘留沒消化完的六張金牛。此人早前也曾替流水集會九人案發聲:「還好,有幾個獲判緩刑,李柱銘吳靄儀不必坐牢,證明法治還在。」

竟感覺不到個別人士坐牢、對政權帶來什麼代價的計算機,不應該存在法官心裏;竟不知坐定了這罪名,對他們來說,不管有沒有自由,都是戴罪之身。對所有人來說,集會遊行前路處處陷阱,更不知道會成為以後參考案例判案。

記者查冊罪成,往後揭發內幕的代價,遠比六千元昂貴。業餘精算師算帳算得那麼精明,怎麼沒計算律師費,以及纏訟的精神成本。一起訴,警方與律政司先贏你一仗,濫於控告,會嚇怕多少人放棄,怎麼又不精算一下。

錢當然很重要,連員工都要自費付出不過關節目的成本,廣播處長當然不會替外判編導負責罰款以及訟費。抽起一二三四五集,再抽刀斬殺最受歡迎節目,然後收縮成本,斷絕港台製作資源,一集鏗鏘集成本三四萬,便宜過簡潔MV、藝人梳化收費,缺水員工撐不下去,就不必你抽刀,唯一選擇就是離開。

說到哭哭啼啼,蔡玉玲的眼淚不只為自己而流。業餘精算師只看到「精華」部分,不願花時間看完整發言,不然也會增加對法例條文的理解,判案的根據,也會意識到事態嚴重。

哭完了,她還發出最犀利的啼叫,喚醒所有想繼續做自己的人。她會繼續當新聞工作者,可是平台不必是港台。港台若是代民間發言的大台,在沒有大台的時代,還有太多平台可以生存下去,若新聞平台全被打壓,不必掛新聞台之名,也可行新聞之實。

這六千元告訴所有人,不必再對港台存任何奢望,國教最初可以化整為零,再化零碎為完整,流水式平台,也隨時可以化身為沒有統一招牌的連鎖店,有心人都可以成為股東。

這六千元最大價值在於敬告所有人,721元朗事件,警方不介入,深入調查真相的人,竟成為第一個被起訴被定罪的人,同時也警告港台以至政府高層,抽刀、斷水,水更流,而且是細水長流,靜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