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2012年退休時臨別警告,形容一股「前所未見的風暴烏雲」正籠罩本港法治。他強調新聞自由是法治基石,傳媒是最重要的捍衞者,「傳媒要好好發揮力量,繼續發聲」。2019年10月,他為新一版刑事法律參考書撰寫序言指,風暴已「完全爆發」。他當年慶幸尚存的新聞自由,亦岌岌可危,中央、港府和建制派全面、全方位打壓傳媒,要獨立敢講真話傳媒收聲,港台節目《鏗鏘集:7.21誰主真相》編導蔡玉玲,因採訪查冊車牌資料,被裁定兩項虛假陳述罪名成立,成為首位因查冊被定罪的新聞工作者。
一場傳媒風暴即將全面爆發。
無國界記者周二發表2021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中國排名第177,香港第80名,與去年不變。在亞太區中,香港排在南韓(42)、台灣(43)、日本(67)之後,只比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緬甸和柬埔寨等國家自由,跳進區內極權、以高壓統治國家群組。新聞自由是反映一個社會整體自由、開放的一個重要指標,作為一個標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大都會的香港,新聞自由之沒落,令人感到可悲和羞慚。
過去一年,港人人權自由受打壓,傳媒環境急速惡化,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在社會產生的寒蟬效應越來越明顯,港台英文電視節目The Pulse去年訪問世界衞生組織官員的風波,是一個極具代表性例子。港台記者在節目中問世衞官員會否考慮台灣申請重新加入,問題並無任何傾向,卻被親中媒體及官員口誅筆伐,認為記者違反「一國」原則,建制派發動輿論,要求港台解僱該記者,記者受滋擾、抹黑,日前已辭職。
林鄭月娥去年8月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已公開說,傳媒要「撥亂反正」。港台在反修例期間被建制派、官媒圍攻,林鄭政府炮製檢討管理、管治報告,再換馬,由政務官李百全取代傳媒人梁家榮,再加插前高官為顧問,開始全面整頓港台,已安排播出的節目被臨時抽起,製作中的被腰斬,新的逐個審批,確保「政治正確」。港台一直是政府部門,但享有編採自由,在殖民地年代,不少高官亦有不滿港台報道,但明白亦接受港台作為媒體,發揮監察者角色。諷刺的是,回歸後,政府高官越來越不能接受、包容來自作為「自己人」的港台的批評。
港台是政府部門,可即時動手術,以人手調動為理由,已可以把公共事務組拆骨,把敢於觸及敏感議題的記者邊緣化,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無論人事和節目,相信只要用一、兩個月的時間,已可以變得面目全非,官媒味越來越濃。港台以外的媒體屬私人企業,大老闆同樣透過編採部管理層換馬,確保報道及新聞處理在「紅線」以內,兩家收費電視台近幾個月的變化,大致上反映主流媒體的趨向。
反修例風暴期間,港台記者是其中一個警隊前線人員口中的「黑記」,《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亦是被針對的對象。近日由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掀起訂立假新聞法的爭議,除了針對網上消息外,希望借假新聞法殺《蘋果日報》,甚至立場新聞的陽謀,已越來越清楚。鄧炳強上周還借批評《蘋果日報》刊登小學生參觀警察學院,手持玩具槍嬉戲的相片,斥報道為假新聞,分化社會、煽動仇恨。鄧炳強在TVB 明珠台一個訪問中清楚表明,訂立假新聞法例是好事。
鄧炳強引用小學生嬉戲的相片,是最好的例子,說明提出針對所謂假新聞的人士,矛頭並非指向事實。涉及的兩張相片並非造假,他其後亦承認。鄧炳強不喜歡《蘋果日報》處理新聞、照片角度,分別以假新聞、煽動及危害國家安全等罪名,恫嚇傳媒。親中傳媒近日文宣攻擊再升級,提出要取締《蘋果日報》、立場新聞。有網媒文章引述港英年代政府查封左派報章,曲線向「阿爺」獻計,如何斬草除根,可謂十分歹毒,亦陷中央不義。港英殖民地政府打壓媒體,在歷史最留下污點,永遠洗刷不去,提出的人「其心可誅」。
恐怖瀰漫新聞界,任職傳媒超過40年的印裔資深傳媒人褚簡寧,近年文章狂轟林鄭、批評國安法,但言論談不上是尖銳一族,但日前辭任無綫明珠台《清心直說》(Straight Talk)主持,停寫《南華早報》及《信報》的專欄。他向傳媒表示「香港變了」,寫文章要小心,「因為有好多紅線」。
政治「紅線」處處,查冊門陸續關上,國安法利刀已有足夠殺傷力,仍要裝備更多法律武器,新聞自由比殖民地年代還要差,仍有人替「阿爺」講好說話,說中央想取締你,是你逼出來的。正如警員「合法殺人」,「取締《蘋果》有理」!
楊健興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