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反對、法國總統反對、英國威廉王子反對、歐洲足協和國際足協聲言制裁,歐洲球壇狂轟之下,歐超聯(ESL)胎死腹中,成為歐洲一個熱門話題。球員又是否贊成呢?12豪門的明星球員已是全球名氣最大,薪酬最高的球員,與球會簽署了年期不短的合約,理論上只有服從球會的決定,不能反對,否則有斷糧之虞。但如果面臨國際足協制裁,那又怎麼辦?
試想像世界盃比賽,因ESL而令下列球員不能參加:美斯、C朗、尼馬、普巴、簡尼、科頓、迪布尼、基斯文、根度簡、沙拿等等,球迷還會有熱情看世界盃嗎?試想西班牙、比利時、英格蘭、德國、埃及等等的國家隊,沒有了最重要的主將,參加世界盃、歐洲國家盃(UEFA European Football Champship),還有何奪標希望!
說12豪門貪婪,其實歐洲足協和國際足協何嘗不是?歐洲足協為了收益分紅,不甘心只舉辦歐洲國家盃、歐聯和歐霸,還在頻密的賽程下,前季設立一個不倫不類的歐國聯(UEFA Nations League),近月又決定將歐聯擴大,包含36隊參賽,但英超、西甲、意甲等仍然只維持四隊,即是說新增隊以弱小聯賽的球會為對象,美其名曰更公平地包容弱小球會,但那些歷來小球會出爭歐聯,就像是把香港愉園送進亞洲大賽,未出門已知輸了九成,實質上意義不大,卻令強隊增加了賽事,增加了明星球員受傷的風險,照樣支付出巨大週薪給球員的卻是12豪門。另外國際足協也定時舉辦國際友誼賽,世界盃外圍賽,還要加上奧運賽,一年賽事之多,令各國球迷應付不了。比較美國的四大體育項目,NBA球員一年約有四至五個月休息期,NFL(美式足球)球季約五個月,MLB(棒球)約六個多月,NHL(冰球)亦然,球員有足夠時間恢復狀態,但歐洲足球的國內聯賽球季多數在每年8月至翌年5月,長達10個月,在暑假期間每兩年,便有歐洲國家盃與世界盃,球員可說終年無休,故此球員受傷的機會很高,過往不少重量級歐洲足球評論員曾撰文炮轟歐洲足協與國際足協貪婪,罔顧勞工(球員)身心健康。足球已是一盤大生意,在商言商,大老闆覺得週薪30萬鎊由我付,球員踢國際賽受傷的損失也由我負擔,負責為歐洲足協及國際足協提供球員賺錢,是怎麼樣的道理?不如我自己搞算了!為爭吃肥豬肉,促進豪門球會作反,最終的傷者便是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