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拜登「捍衞國際秩序」戰略

符合拜登「捍衞國際秩序」戰略

【學者分析】《戰略競爭法案》(下稱法案)羅列的抗華範圍無所不包,法案發起人兼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曾指出,美國受到空前的挑戰,法案旨在確保美國在未來幾十年有能力與中國競爭。台灣學者認為,「(法案)等於是國會為行政部門擘劃的對抗中國整體戰略」,相較於特朗普政府以美國優先抗擊中國,今次拜登政府則以「中國顛覆國際秩序」作為抗華的基調。

首以「政府」定性台灣

台灣學者宋承恩認為,立法理由宛如對中國威脅的起訴書,在戰略思考方面,法案所規劃的路徑非常具有「拜登特色」,總體目標是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保全美國的政治體系與國力,做法是建構民主同盟、捍衞國際機制為主軸。

宋承恩提到:「法案挑明了講,中國試圖改變國際秩序、修改國際規則……處處不見容於美國的價值。」他指,回想拜登競選時稱「會讓中國遵守國際規則行事」,如今「進化」到直指中國的意圖就是改變國際秩序,「想必是受到就任數月以來與中國的交手的經驗」。惟他強調,美國沒有要擊潰中國的想法,只是旨在維持印太地區權力均勢。

宋特別指出,法案用「政府」來定性台灣(台灣經民主選舉所產生的政府),是美國成文法中的首次,顯示過去自我設限的「非官方」限制,已然不再存在。

台灣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