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企恐慌性搶晶片破進口紀錄

華企恐慌性搶晶片破進口紀錄

全球半導體供應緊張,加上中美關係緊張,令中國廠商恐慌性囤積晶片。去年中國半導體進口量激增15%,今年3月進口額更創有紀錄以來新高。

成立電路學院解決「卡脖子」

內媒報道指,晶片缺貨潮逐漸從晶圓代工、封測等部份環節蔓延至全個產業鏈。汽車、手機、筆記本等多個消費領域均陷入晶片荒。由於半導體廠商爭相囤貨,半導體進口量大增,中國海關數據顯示,3月份進口總額破紀錄達到359億美元,共進口589億個半導體單元。而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量達1,556億個,按年增長33.6%,價值936億美元。

報道指,部份華企正以20倍的差價搶購晶片。一些較特殊的「單晶片」(single chip microcontroller)由去年每個8美元,狂飆至50美元。即使不問價搶貨、持續下定單,也無法滿足需求。至於通用的單晶片,也叫價幾元,普遍升幅達8至10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早前表示,華企原來是追求零庫存,現在備貨提前至3個月、半年,甚至更長,「現在每個企業的備貨週期都亂了,正恐慌性備貨」。

為應對晶片受制於人,北京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昨日正式成立。學院被被視為培養中國集成電路人才的重要基地。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到訪該校時,亦強調各大學要「加快培養緊缺人才」,同時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