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會漏洞 拖延交件避監管

城規會漏洞 拖延交件避監管

【本報訊】私營骨灰龕場要獲發牌,必須符合建築物安全及土地規劃等要求,龕場於是「排隊」向城規會申請更改土地用途,即使申請被拒,部份亦如長霞淨院般「屢敗屢戰」。各界關注骨灰龕問題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批評,城規會容許申請人可以無限次申請,浪費時間及資源,申請牌照的私營龕場可獲豁免,各部門要待發牌委員會有決定,才可就龕場的違規情況執法,令龕場在申請期間如獲「免死金牌」,可以一直霸地及享用非法僭建。

《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於2017年通過,龕場需要向發牌委員會提交文件,包括由專業人士證明樓宇及消防安全,以及有否不法佔用土地等,以申請暫免法律責任書。

僅6間獲發牌

法例通過至去年已近三年,惟160多間私營骨灰龕場,僅得少數龕場能交齊文件供委員會審視,目前只有六間私營骨灰龕場獲發牌照、一間獲發豁免書,約有80間仍未就申請暫免法律責任書交齊文件。

政府訂立提交文件的限期亦一再延遲,最新「死線」受疫情影響,由去年底延至今年1月底,將於4月30日公佈各個龕場遞交文件的情況。

謝世傑指出,龕場獲發牌後才能出售龕位,理應盡快提交文件,但各龕場一直「撒賴」拖延,他認為「死線」結束後理應截龍,「理論上係呢個階段,交唔齊文件唔會再接受㗎喇」。

至於交齊文件的龕場,會由發牌委員會審議文件,成功獲發暫免法律責任書的龕場,若在規劃及地契上未符標準,最多有六年時間供龕場糾正,包括向城規會申請更改土地用途等。

謝世傑認為,暫時只有極少數龕場能通過城規會申請,「都過唔到城規會,都幾難再搞落去喇」,惟不少龕場如長霞淨院般,被否決後會再次提交申請,他批評是城規會的漏洞,「佢係無限復活嘅,又無時間限制,稍為修改少少又再申請」。

謝形容城規會申請是「擋箭牌」,因其他部門需暫停執法,而申請私營骨灰龕場牌照亦有豁免,要待發牌委員會有所定奪,各部門才能就涉事龕場的違規情況執法,有如獲得「免死金牌」可繼續違規,「畀佢玩六年,咁都死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