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視察華大基因化驗室後指出,30個初步確診個案中,實際只有兩個確認為陽性,但化驗室在化驗過程中處理樣本方式有瑕疵,導致其他28個樣本受污染。他又指該化驗室的化驗員每日要處理800個樣本,又要「着到太空人咁」,降低了警覺性。華大化驗所須停工徹底消毒。
袁國勇昨應衞生防護中心邀請到大埔工業邨的華大化驗所視察後指,化驗所的操作過程符合標準,但化驗過程有不少瑕疵,包括提煉的病毒核酸的化學劑會如洗潔精一樣產生泡沫,溢出樣本瓶外,有機會污染化驗人員的手套、生物安全櫃與吸樣本的機器等;而員工又會將工作紙一併放入生物安全櫃內,然後放到其他位置,令病毒有機會散播;而盛載樣本的膠兜更會重用。
袁國勇表示,在重新檢測後暫時只發現兩人屬陽性,其中一人病毒量甚高。該兩個樣本是當日化驗過程中首兩個樣本,不排除病毒由其中一個樣本帶到其他樣本,導致交叉污染。
他又指化驗室人員「太勤力」,每人每日要檢測800個樣本,工作量太多可能產生「檢測疲勞」,降低了警覺性。而且化驗人員又「着到太空人咁」,太笨重及侷促,亦令人對污染的警覺減低。
他已要求華大化驗室昨晚停工徹底消毒,之後要做環境檢測,同時要改善工作流程,包括每次化驗後要更換手套及膠兜,工作紙禁止放入安全櫃及用離心機清除泡沫等。
雖然其他28個樣本或屬假陽性,但袁已建議醫管局對30名初步確診患者重新檢測,採集鼻咽、喉嚨、深喉唾液甚至糞便樣本,以及抽取血清抗體,做完所有測試確定屬陰性才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