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美容院被數度勒令停業,疑有推銷集團伺機擴展掠水業務殺入中醫界!有「中醫妹」經交友App釣客,噓寒問暖故作曖昧,目的為𠱁客購買中醫療程,即使事主無病無痛,仍被游說幫襯逾萬元、長達一年的中醫療程,有事主指「美容院呃人就聽過,估唔到中醫都呃人。」中醫妹更會推銷其他過萬元的教育課程。記者放蛇約見「中醫妹」,直擊𠱁客過程,她們揚言「集團有中醫、西醫、醫學針劑、養生療程,乜都有」,十分落力。
近半年交友App湧現一堆「中醫妹」、「中醫仔」搵食,令不少男女成為獵物,當中不少被𠱁落叠,預繳購買昂貴中醫療程,同類以交友App撈客推銷手法,過去常用於美容或健身療程。Jacky去年12月經交友App結識女網友,數天後對方帶他到旺角一教育中心推銷投資課程,眼見他無興趣,對方便介紹另一職員Heidi給他,自此Heidi日夜關懷他的健康,不久更帶Jacky看中醫。
「醫師叫我兩星期覆診一次。」Jacky憶述診症後,對方落力游說幫襯「調理身體機能」療程,「話免診金,半年要萬零蚊。」他稱是學生無力支付,對方稱可分期付款,最終他簽卡付款。
「冇病冇痛要睇半年,仲要成萬蚊。」Jacky服中藥粉一個多月後,質疑Heidi為賺佣金帶他看中醫,「美容院呃人就聽過,估唔到中醫都呃人。」最終他無力還卡數,要家人還債。
記者其後聯絡到Heidi,她自稱在一間市場推廣公司工作,甫見面她即介紹集團服務,又指公司正籌劃上市,「集團有中醫、西醫、醫學針劑、養生療程,乜都有。」更自爆介紹報讀課程或看中醫,可收100至1,000元不等。
其間記者透露有意調理身體,她即力銷一名姓甄中醫,「有朋友濕疹嚴重到流晒膿、血水,差唔多要切腳趾,最後睇甄醫師,𠵱家結焦。」又指甄不做街客,若非有人介紹很難預約,「要收500蚊按金,填我名就收300蚊,睇完醫生只收藥費,按金會全數退。」即使不看中醫,Heidi亦稱可介紹進修課程。
大專生Alex亦經交友App認識中醫妹Aki,被推銷課程及中醫療程,指對方「扮friend關心我,帶我睇中醫。」二人約見中醫,惟中心候診房間「坐爆」,「有成十幾pair人」,最後因預約爆滿才逃過一劫。
不過此前Alex已被推銷報讀投資移民課程,他稱Aki帶他到教育中心,當得知Alex無錢,即指可付一半學費9,500元,甚至可帶他去申請信用卡,Alex最終付款,其後他要求退款反被追收數百元手續費。
少女Diana被網名Hally的「中醫仔」誘看中醫,她指中醫僅作不足五分鐘的簡單問診,應診後職員向她展示中醫療程價目表,收費由1,300元起,建議她買為期一年逾20,000元療程,更指「日日食先有效」。Hally則附和指,「𠵱家疫情平咗。」
Diana自覺無病痛仍被推銷一年療程,惟Hally與職員仍不停口,她最終付款以1,300元配七天藥粉。事後她得知該中心曾被揭推銷巨額美容及按摩療程,「佢哋好識玩,疫情下諗到另一出路,竟然sell中醫,咁樣呃錢令我好憤怒。」
大律師陸偉雄指,事件中如有人謊稱沒有回佣而帶客消費,或干犯欺詐,合作而知情的相關機構,包括提供服務的中醫、美容院、教育中心,亦可被控串謀詐騙,最高刑罰判監14年。「因為事主係單純朋友介紹先去,當對方冇講自己有利益,就算失實、講大話,就係詐騙。」
但陸補充,需視乎其銷售手法,若對方有技巧地隱晦其回報,「例如話有coupon,已經叫表明咗(利益),咁就冇足夠證據」難以提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