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乳癌的多面性(張淑儀)

乳你同行:乳癌的多面性(張淑儀)

不少病人都以為,乳癌只有大小的分別,及有沒有擴散。這的確是十分重要,所以形成「解剖分期」(anatomical staging),即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及內臟器官擴散三大範疇,而形成TNM staging。期數分:零期,即原位癌,癌細胞繁殖於乳腺管內,而未穿過管道牆壁;一期,即腫瘤少於2厘米,沒有淋巴結感染;二期,即腫瘤長度在2-5厘米,又或淋巴結有轉移;三期,即腫瘤大過5厘米,或4粒及以上淋巴結受影響;四期,指乳癌已經擴散到內臟,例如肺、肝及骨,甚至腦部。

顯微鏡下的乳癌組織,可以讓病理學家分辨乳癌是源於乳腺管或乳小葉,是一般乳腺癌、還是黏液狀瘤、乳頭狀瘤,而且細胞的分裂繁殖、腺狀表現及細胞核的形態,可總括分為一至三級的活躍等級(grade)。

隨着分子病理學的發展,我們認識到乳癌可以用免疫組檢驗區分乳癌的生物特性,概括分為三大類,管腔型(luminal)亦即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型即上皮生長因子二型、及三陰性。這三大分類,指導醫生如何採用不同的藥物,有針對性地去消滅手術不能清除的游離癌細胞,從而產生「預後」分期(prognostic staging)。

基因組檢驗(genomic assay),例如「安可待」檢驗(Oncotype DX test)、mammaprint、endopredict,或ESR1 基因變異、PIK3CA基因變異、都是更深入的了解乳癌細胞的內在表現,從而更精準地選擇合適的治療。

同樣是乳癌,但會有不一樣的治療,可見乳癌的多面性。因此醫生向病人解釋病情,便要倍加仔細。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www.hkbcf.org

電郵:[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