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超聯花生騷

歐超聯花生騷

前陣子港超非常多新聞,又保險金風波,又歧視風波等,事情已擾攘一段時間,希望各隊上下專注訓練和比賽,球迷也把注意力放在球員表現上,才是最大的支持。別以為香港波「日日新鮮穫穫金」,事實上當歐超聯事件發生後,便發現利益當前時,也是甚麼事都可發生。歐超聯的誕生和沒落在三日內出現,連摩帥被炒也變了小事,除了一地花生,還令大家看清楚職業足球內,除了激情、現實、利益,最重要其實是人心。

筆者非常同意哥迪奧拿所說的,沒有競爭便不是體育。相信從教練、球員角度,歐超聯違反了體育精神的定義,有些球隊總佔一席位,有些球隊如何努力也得不到回報,根本是拉遠貧富差距,而且比賽增加對球員的負擔和受傷風險也增加。顯而易見,此舉對抗的是歐洲足協改制後的歐聯。改制後的歐聯加入更多不同地區球隊,由小組改為一大組,場數也增加,每隊起始點為10場,最多甚至要18場。背後除了是二百多場比賽帶來的收益,又怎會少了權鬥?爭取更多的支持,也是足協內角力的重要本錢。

最後,在各地球員、球迷、政府等強烈反對下,歐超聯迅速下馬,歐聯改制也看似不會變。多間球會宣佈退出歐超聯,亦有球會高層因而辭職,不少球會領導人更公開道歉,聆聽球迷聲音,希望得到球迷原諒,可說是為了盡快冷卻事件。一支球隊成功與否,成績固然重要,但有人心所向、球迷支持才能走過高低。

陳婉婷

前亞洲足協最佳女教練

周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