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有自閉傾向的12歲男童疑為紓緩尿道痕癢,將近一米長電線塞進陰莖,翌日因疼痛及小便出血,到急症室求醫,最終要進行緊急手術剖開生殖器官才能取走。男童事發前不久從台灣移民到港,疑因適應學校生活有困難,加上疫潮下停課獨留家中,影響情緒健康。
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報告第一作者、小兒外科部醫生馮智衡表示,去年6月,全港學校停課。該名男童因尿道痕癢,在家中自行用手將電線慢慢塞進陰莖,最終有約20厘米長的電線外露。男童翌日疼痛及出現血尿,他和母親嘗試移除電線不果,遂前往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求醫。據知男童沒有服食止痛藥,馮智衡說:「坦白說我們也很驚訝他能忍受這樣的痛楚。」
從X光片顯示,男童體內的電線纏結成團狀,醫生嘗試以基本麻醉方法移走電線但不成功,最終要緊急剖開尿道,取出電線及止血,其後重建陰莖尿道。男童手術後兩日出院,但仍需使用兩周「尿袋」。男童的尿道及陰莖受傷,長遠有可能產生尿道收窄等後遺症,需觀察排尿情況。
男童母親向醫護透露,他們一家剛從台灣移民到港,男童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且因疫情經常停課獨自留家,令情緒健康更差,以往沒有試過將外來物塞入體內。男童經臨床心理學家診斷有自閉症傾向,對解決問題能力有限,但對電線有強烈興趣,建議持續接受心理學家諮詢。
馮智衡表示,青少年自行植入異物的事件非常罕見,每年約20宗至30宗入院病例,原因包括追求刺激、性滿足、自殘等。但疫症肆虐,這類事件有上升趨勢,約每半年出現20宗,比疫情前增約一倍,且異物的種類、身體部位更加不尋常,可能源於青少年減少上學、甚少和同輩朋友溝通,加上經常獨留在家,無法宣洩情緒有關,認為家長、學校及政府都有責任照顧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葉維晉指青少年的器官一般較成年小,造成損傷的風險也較高。今次個案用電線塞入尿道,可引致尿管留疤,日後可能小便都會疼痛,但因無傷及睪丸等其他部位,相信器官發育及生育能力不受影響。葉維晉指以往也曾遇過筷子、吸管、女性髮夾等塞入下體個案,有時需用膀胱鏡等協助移除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