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最大處置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2799)爆出千億債務危機,市場擔心其多隻美元債可能違約,早前遭投資者大手拋售令債價急跌,對華融的處置方案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關注焦點。債務違約危機恐損金融健康,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人民銀行正考慮通過其管理企業收購華融體系內逾千億「非盈利」資產,惟強調上述救助措施未最終敲定,即交易仍存在變數。
華融是上世紀末中國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一,目的是收購及處置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目前中國財政部直接持有華融接近六成股份。華融前董事長賴小民主政期間,因急於擴張業務,僅數年間華融負債已激增至近1.6萬億元,其中向外借款餘額逾7,000億元人民幣,據悉這部份金融資產需大幅減值,諷刺的是,專收爛賬的華融卻製造天量壞賬,而賴小民今年初因受賄罪已被判極刑。
內地債務違約事件經常受國際投資者關注。97金融風暴時,王岐山奉命赴廣東處理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破產案,以及粵海集團清盤事件,成功收拾了廣東的金融殘局,化解外國投資者撤資危機,成為前總理朱鎔基愛將。不過,去年初疫情肆虐及中美關係急轉直下,導致企業債爆雷事件頻生。今年初深陷債務危機的海航集團,旗下321家公司遭法院裁定需進行實質合併重整,敲響投資內地債權人未必能全數取回本金的警鐘。
據彭博引述消息指,「成方匯達」計劃收購華融賬面價值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非盈利資產。這家白武士的實際控制人及最終受益人為人民銀行,過去亦曾在錦州銀行改革重組中扮演重要角色,以450億元收購錦州銀行約1,500億元債權資產。
華融4月初因延遲發出年度業績後停牌至今,觸發外界對華融經營和財務狀況恐慌。由於擔心多隻本月下旬到期的債券未能還本付息,包括下周(27日)到期的9.15億元人民幣債券及6億新加坡元外債,恐慌情緒波及華融其他美元債,部份債價一度腰斬近半。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指出,華融債券金額非常大,所收購的不良資產大多來自國企,特別是多年來經營一般的國企或銀行,可能因收不到壞賬而將之低價售予華融,「有少少藤掕瓜、瓜掕藤」,故對中央出手救華融不感意外。
亦有分析指出,如果中國華融破產重組,難免加大其他資產管理公司日後向市場進行債務融資的難度,最壞情況會演化為系統性金融危機,迫使中央不得不出手。事實上,日前已傳出中國監管機構要求銀行不要向對華融相關貸款「抽貸」,同時協調部份國有銀行需作出支持華融的準備。
根據彭博滙總的數據,中國華融及子公司在境內外市場債券存續規模大約420億美元,今年公司約有74億美元債券尚待償還。據公司中期報告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華融在中國央行還有等值約34億美元存款,其中現金僅大約4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