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纖維化患者 初期病徵不明顯

肺纖維化患者 初期病徵不明顯

【本報訊】甘雪貞患上的「原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至今病因不明,患者肺部組織會不斷出現纖維化,令肺部喪失組織氧氣交換的能力,無法如常排出廢氣和二氧化碳。不過,發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可能只是乾咳和容易氣喘,但該病屬不治之症,病情嚴重者有可能引發呼吸衰竭等嚴重併發症致死,移植肺部是最後救治方法。

嚴重惡化者需器官移植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原發性肺纖維化」的患者越見普遍,患者多為55歲至75歲。一般人常將「原發性肺纖維化」和「肺纖維化」混淆,前者是受到不知名原因或因素影響,令肺部受刺激而出現組織纖維化;後者則是肺部受到外部刺激,如吸入外來物、藥物、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影響而誘發的肺部病變。「原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多為中年人士,每10萬人約7至16人患病。

梁子超解釋,「原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病情要視乎不同病人的身體狀況,「此病有不同程度發展,有快有慢,有些可能幾年內(肺部)衰竭,亦有些可用藥物或免疫療程去減緩肺纖維化的速度,或者減慢衰竭程度。」當病情嚴重惡化至肺衰竭、肺功能喪失時,便有需要進行器官移植,另有醫學研究指,肺部長期缺氧可能影響心臟,引發「肺心病」(Cor pulmonale),令患者同時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據醫管局資料,去年全年共進行八宗雙肺移植個案,現時仍有29人輪候移植肺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