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禮致辭時指出「中國無論發展到甚麼程度,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不搞軍備競賽」。他同時暗斥美國「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訂的規則強加於人」、「脫鈎違背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損人不利己」等。分析指,中國旨在保持對美國的抗衡力量,而且沒提到歐美,也無甚歐美代表出席,反映「中國仍然想團結亞洲抗衡美國」。
習近平透過視像致辭稱今年是博鰲論壇成立20周年,「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發展發揮了重要影響力」,中國也會「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推動地區合作」。他其後在四點倡議中暗指美國,明言「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於人,也不能由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給整個世界帶節奏。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在人為築牆、脫鈎,違背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損人不利己。
他亦再一次提到其「反對新冷戰」言論,稱「要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反對任何形式的新冷戰和意識形態對抗……動輒對他國頤指氣使、干涉內政不得人心。」
在致辭中後段,習近平開始談起中國及中共的豐功偉績。他引述世界銀行報告指,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令3,900萬人擺脫貧困,中共建黨100年來「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使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也為人類文明作出卓越貢獻,中國將繼續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豪言「中國無論發展到甚麼程度,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不搞軍備競賽」。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報指出:「中國看到目前與美國直接抗衡,或破裂式對抗,對中國沒有好處,今次在外交上已沒有直接點名批評美國。」至於中國再三提到「不稱霸」,他認為外界或較易被美國所提出的中國威脅一說挑動起恐中情緒,故中國始終希望其朋友相信中國的「想法」,惟效果因國而異。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則向本報提到,中國入世後,各方面發展越來越接近美國是不爭的事實,惟「當北京經常強調中國特色,有制度優勢……反過來理解就是中國模式、意識形態與不少國力強大的國家有明顯差異」,這也導致中國難與其他國家建立高度互信,較難交朋友,「這是一帶一路內在的邏輯問題。」
今年論壇沒有歐美先進國家參與,較為有實力的國家要數到南韓、新加坡。此外,昨日的博鰲另有段「喧賓奪主」小插曲,習近平致辭前,大會司儀先介紹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上台致辭」,王上台時即席稱在只是替習近平報幕的,誠惶誠恐的表現,引起輿論關注。外界認為這意味中共內鬥進一步激化,即使王身為習的盟友,也沒有安全感。
新華社 /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