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各國財政負擔增加,加速推動年內達成「全球最低稅率」(Global minimum tax)協議,打擊跨國企業避稅以幫補國庫。香港作為「避稅天堂」之一,素以簡單低稅制見稱,假若日後跟隨全球推行最低稅率,分析認為香港將盡失低稅優勢,或引發外資重新考慮香港是否仍是理想的落腳點。
全球最低稅率在國際間討論多年,疫情下促使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高調呼籲國際支持,隨即引來德國、法國等表態同意,令外界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可在6月底前達成全球協議感到樂觀。
所謂全球最低稅率,即跨國企業需要就其利潤在經營地區繳付最低稅款,否則母公司將會被所在的稅務管轄區補收「差價」。簡單假設一間跨國電商總部在美國、子公司設於香港,由於香港低稅關係,集團將利潤轉移至香港子公司入賬,扣除各種稅務優惠下,可能只需向香港稅局交5%稅。假設日後全球最低稅率為12.5%,美國便可以執行計入所得法(Income Inclusion Rule),要求集團補交7.5%的差額。
耶倫早前提議將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訂在21%,而OECD早前於報告中討論的最低稅率為12.5%。目前國際仍未有定案,但比較香港目前兩級利得稅制,坊間估計本港實際有效稅率(effective tax rate)或不足10%,極大機會低於建議稅率。
安永金融服務香港稅務主管合夥人何耀波表示,香港配合國際稅務準則對維護聲譽有必要性,以免影響將來與其他地區簽訂雙邊協議,「免得再被國際標籤為稅務天堂」。他續說,香港一向以簡單低稅制吸引外企進駐,全球最低稅率推出後,不排除企業需要重新考慮本地市場是否有足夠商機、人才等配套措施。
不過,他認為企業不會只看稅務單一因素, 「企業最終都係考慮營商環境吸引力,而稅務考慮佔比就會降低。」他舉例,若跨國企業落戶香港是為發展大灣區業務,則未必會改變安排。
羅兵咸永道香港稅務合夥人王曉彥就指,全球最低稅率實施後,雖然會削弱跨國集團在港設立分公司的吸引力,但香港低稅率的特點亦體現在其他稅種上,包括低薪俸稅,以及沒有徵收消費稅或增值稅。他又認為,香港仍是外資進入中國投資或內企對外投資的重要跳板,具有一定吸引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於預算案中預警,新制將影響香港的稅務競爭力,並衝擊本港按地域來源徵稅(即只有源自香港的利潤才需徵稅)做法,令香港無可避免受影響。
中華廠商會發言人指,全球各地經濟發展有差異,要就最低稅率達成共識並不容易,對於歐美發達國家來說,21%並不高,但對依賴低稅率去吸引投資的經濟體來說卻會大大影響其競爭力,相信會引起反對,若果全球最低企業稅率最終定案是高於本港現時稅率,必然會令香港中小企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