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港教育局廢了學校通識科,代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通識科之目標「展示對不同文化及普世性價值的理解、認識和體會」,也告廢棄,代以「展示對不同文化及價值的理解、欣賞及尊重」。所謂「普世性價值」,即中文「普世觀念」,刪去了,才符合「西方價值不可行於中國」的黨諭,習近平知之,必曰:「孺子可教也。」
同樣可嘉的,是把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和體會」改為「欣賞及尊重」。認識與體會,涉獨立思考;事事都欣賞及尊重,就不會批評,只會頌歌。請不要問中文正體字變成簡體、文化大革命等等,算不算欣賞及尊重傳統中華文化;也請不要問拉丁美洲以至印度之食人族文化、伊斯蘭國之俘虜外國女郎作性奴等傳統文化,是不是也須欣賞及尊重。總之,「做不到高階思維」的新香港教育宗旨,是完全實現了。
不過,新科目還是有點兒瑕疵的。第一,課程既然着重維護國家統一,教學生反港獨、臺獨、疆獨,為什麼卻只「提供前往內地學習機會」,不許改而前往臺灣?這恐怕會令學生觀念上「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實在有欠斟酌。
第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公民」二字,未必恰當。學校教育最好「公民權利不要講」,「公民社會不要講」。大陸有個許志永,曾經鼓吹什麼新公民運動,二零一四年就因「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判處入獄四年,教育局諸公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