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就有強人強力推介過《A Quiet Place》,好片不怕舊,不同時間不同心境看,觀後感可能從一言以蔽之變成千言萬語。
話說來自星星的特種生物,目盲,但耳朵超敏感,聲音分貝再低,不管是人還是風吹為葦草動,即時行動。一小撮「未亡人」求生之道,就是無聲,怪物心想:別讓發聲的東西跑了。人則想:別讓牠們聽到我們在講話。
今年重溫看見了什麼,可以用一個過期網絡語形容:「你懂的」。倖存下來的一家人,有事躲在隔音地下室,沒事就在上層沉默着,盡量如常生活,以手語交流,手語啊,也是要學習的。讓人驚悚的原因與啟示,你懂的。
父親外出,路過目睹有個熬不住噤聲之苦的老人,大喊亂喊叫得震天價響,立刻遭怪物咬噬,選擇自盡前,可謂發洩了累積多時的壓力。如果當時有聽那父親用「殊」的手勢勸說,參照他們一家後來戰勝怪物之道,忍一時之氣,無論有用無用,也能保住殘軀。唉,你懂的。
父親要訓練兒子膽量,冒險之後,在瀑布後面終於可以放心用口大聲的對話,對,瀑布的聲音,會掩護真人的心聲,怪物辨認不出來。那就不只瀑布能做保護傘,奔騰的流水、打雷聲、爆竹、石頭跟地面碰撞,怪物都會分心、沒那麼集中留意人的發聲。你懂的。
終極主題來了,父親一直在地下室研究怪物的弱點,盲的,盲目的亂咬,所以噤聲,最後最危險的關頭,女兒誤打誤撞發現透過麥克風大喊發出來的高頻率吶喊,怪物刺耳到死,真的就這樣死了。不斷要滅聲的怪物,死穴原來正是忽然而來的高頻,低音沉、中音準都沒用,高音甜而尖銳,就受不住亂喊的噪音。你懂的。
聽覺有問題的女兒,在地下室發現父親一直研究怪物弱點之餘,也在改善給她助聽器的方法,才明白父親為什麼不讓她進地下室。對,誤會總會有,猜疑矛盾造成的距離,要靠信任,才能在機緣巧合下合力擊退怪物。始終是一家人,有什麼不可以體諒的?你懂的。
這電影香港譯成《無聲絕境》,在絕境中要噤聲,究竟如何存活?台灣譯作《噤界》,沒那麼絕望也另有意境。界,可以指世界、境界,延伸下去包含界線、界限、臨界點、越界。原名《A Quiet Place》最簡潔,光看名字以為好啊,平靜的好地方,有何不好?可是,一想到聲聲「keep quiet」,平靜跟肅靜一字之差,變成活在圖書館,那就——暫且安靜看書吧。 三個名稱各有啟發,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