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疫情關係,弗洛伊德案中被告、白人警員喬文於審訊大部份時間都戴上口罩。有法律專家認為,他的表情一直被口罩遮蓋,或影響陪審團判決。
審訊期間,參與者除了作供外,其他時間都需戴上口罩。喬文前日上庭時,僅辯方作結案陳詞時除下口罩;但控方作結案陳詞時仍戴着口罩,他低頭專注寫筆記,令人難以觀察他的神情。
由於他選擇不作供,即外界對他的印象仍停留在去年5月案發時、目擊者所描述的「冷血」及「殘酷」神情,控方更不斷在庭上展示他在案發時被拍下的照片。法律專家認為如果他選擇作供,就能有機會除下口罩改變此印象。
在證人輪流作供期間,喬文亦沒有流露明顯的情緒,加上在口罩遮蓋下半臉的情況下,更難閱讀他的表情。米切爾哈姆林法律學院退休榮譽教授戴利指:「我很好奇在看案發影片時,有否令他感到有些痛苦和煎熬?我不知道。」
北艾奧瓦大學心理學及法律學教授麥克林曾就被告的表情會否影響陪審團判決,進行實驗。結果顯示,若陪審員看到被告似乎很懊悔,他們會傾向認為被告無罪;看起來憤怒的人則大多被視為有罪。另有研究指,陪審員傾向對展現出懊悔的被告從輕發落。
多名專家認為,被告表情及肢體語言所帶來的微妙暗示,對陪審員的判決很重要。故此,辯護律師經常建議被告上庭時穿着合身西裝、在休庭時展露笑容,以令其形象顯得正面。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