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美國亞裔面對種族歧視,大多數選擇忍氣吞聲,如今則敢於說不;同樣,亞裔過去多會改個洋名,爭取主流白人社會認同,但當前美國刮起一股排亞歪風,有越來越多亞裔決定重拾真姓名,力爭少數族裔應該享有的多元文化權利。
姓名不但代表一個人的身份,亦反映他的文化根源和祖先歷史,同時擁有兩個互不相干的名字,很容易會陷入角色混淆,29歲的美國苗族藝術家Tshab便有深刻的體會:Tshab只是家人和閨密才會叫的苗族本名,Jennifer則是她要在「白區」打滾時使用的法律名稱。
「當我是Jennifer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正扮演一個被白人同化的角色,那是美國夢的樣板,Tshab與Jennifer之間經常會有矛盾……過去我長期活在Jennifer的角色,但其實我更想以Tshab示人。」Tshab於是在大學時候,決定放棄Jennifer,恢復Tshab Her的苗族名字。
「擁抱Tshab 是一種抵抗行為,我只想做自己,我就是Tshab ,不是Jennifer,那是反抗美國白人文化強加於我身上的開端。」Tshab強調正名是要恢復跟苗族的文化聯繫。
因為在電影《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中,飾演「蘿絲.緹克」(Rose Tico)而遭網絡欺凌的美國越裔女星Kelly Marie Tran,對亞裔受到的種族歧視有切膚之痛,她幾年前曾在《紐約時報》撰文,形容把有色人種「漂白」已經內化成為美國社會的潛規則。
「這些規則使我的父母認為有必要隱姓埋名,改用一些美式名字,如Tony和Kay之類,好讓別人更容易發音。這種文字上的文化刪除,至今仍令我難以釋懷。」Kelly又說:「你也許知道我的名字是Kelly……但我的真名其實是Loan。」
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指出,早年移民到美國改名換姓是相當普遍,而且並不限於華人,猶太裔、俄裔、甚至歐洲移民都會這樣做,除了遷就英語發音,更重要是在讀書、工作和生意上會有幫助。
根據統計,20世紀初的美國新移民後裔,高達86%男孩和93%女孩會有美式名字,然而隨着美國社會在過去幾十年朝向多元化和多種族的發展,移民及後裔改名的情況已經減少。可是,對亞裔名字的歧視,依然存在美國社會中。
在美劇《神盾局特工》中扮演「絲凱」一角的華裔女演員汪可盈(Chloe Wang)曾解釋為何要改用藝名Chloe Bennet,「改姓不會改變我有一半華裔血統的事實,我曾經在中國生活過,能操普通話,在中美文化薰陶下長大,可是我要餬口。荷李活是種族主義的圈子,他們見到我的姓氏便會感到不舒服,我連試鏡的機會都沒有!」
美國有線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