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fact-check】重新思考資金流 - 戚風生

【金融fact-check】重新思考資金流 - 戚風生

公共衞生權威Hans Rosling醫生撰寫的《真確》(Factfullness)指出,大多人對世界的無知,原因在於我們沒有翻新認知。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來自老師,老師的知識來自他們在學校讀書的時代!

認知過時的問題,在金融知識領域一樣嚴重。當去年開始身邊很多朋友開離岸戶口時,我開始認真研究「資金流」是何物。為何這麼多人搬錢走,連新加坡、加拿大都有數字顯示從香港流入大量存款,但金管局仍然說未見到資金流走?當然,講句「他們講大話」就可以停止思考,但理性少少,睇返港元存款和銀行體系結餘又真的吹脹有錢入喎。

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是在資金高度全球化下,根本已無可能用地理位置去區分資金的源頭。一個香港人在獅子銀行戶口兌換英鎊,算不算走資?因為這筆英鎊仍存放在獅子銀行,所以不算。咁開個獅子銀行的英國分行戶口放英鎊,算走資吧?我覺得個人層面算是走資。但從獅子銀行來說,這筆被客戶「退回」的港元仍然在銀行體系之中,等候被分配到其他用途。

簡言之,假如市場上仍然有港元的需求,商業銀行都會保留這些被個人「走資」的港元,直至啃唔落,港元供過於求被dump到弱方兌換保證,就搵返金管局去接貨,令銀行體系結餘下跌,收縮港元供應,這個時候才算是真的走資了。

戚風生剛出來打工時,前輩們都叮囑要注意資金流的新聞,靠這個來預測股市走勢(資金走咪股市跌囉)。那些年,要坐飛機先開到離岸戶口,當然有一定道理。但今時今日,資金流是leading indicator還是lagging indicator,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戚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