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近期屢在人權等問題上針鋒相對,但在氣候議題上卻成功達成協議。中國生態環境部昨日發佈《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將合作與其他國家解決氣候危機,加強實施《巴黎協定》等,又期待本周四(22日)由美方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峯會。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上周三(14日)起,就氣候議題展開四日三夜訪華行程,其間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舉行會談,又曾與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進行視像會議。事隔數日後,中美昨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雙方致力於相互合作,並與其他國家一起解決氣候危機,同時加強實施《巴黎協定》,把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低於攝氏2度內,並努力限制在攝氏1.5度內。
聲明又指兩國均期待將於本周四舉行、由美方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峯會。雙方近期亦會採取行動,制訂各自實現碳中和或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長期戰略,同時盡可能擴大國際投融資,支持發展中國家進行能源轉型。但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早前指,暫未確認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美方峯會的消息,並指中方不太可能在峯會上有新承諾。對於這份聯合聲明,綠色和平中國區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碩形容,這已是「兩國政治條件容許下的最正面聲明」。
但在近期交惡的中美關係下,中方在促成這次氣候聲明時似乎另有盤算。克里早前與韓正進行視像會議當日,官媒同一時間高調報道習近平同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及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的視像峯會,習在會上指氣候變遷不該成為「地緣政治的籌碼、攻擊他國的靶子、貿易壁壘的藉口」,加上韓正與克里會面時提到,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導者」,相關舉動被外界視為中方有意在氣候峯會前拉攏歐洲,同時強調氣候議題非由美方主導。
中美過去曾在氣候問題上針鋒相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早前曾表示,中國還沒有走上一條將使全世界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道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上周五(16日)則反擊指,美國回歸《巴黎協定》不是「王者歸來」,而是「跳課學生返校」。
中國旅美獨立學者鄧聿文對本報指,中方想搶奪美方在氣候議題領導權的動機毋庸置疑,因為這不僅具有道德意義,而且碳減排和綠色投資標準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未來誰握有規則制定權,誰就是這個領域的霸權。
新華社/美聯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