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內銀股最壞情況已過去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內銀股最壞情況已過去 - 曾淵滄

去年,在疫情嚴重期,眾多內銀股中,只有招行(3968)與郵儲行(1658)仍然保持升勢,餘者皆跌得很慘,內銀股股息率非常高,但是賺息蝕價。因此,電台、電視台財經節目中,打電話來問股票的聽眾觀眾中,甚少有人問專家是否該撈底,相反的,多是問該不該止蝕。

幸好,隨着疫情受控,內地銀行近日公佈的業績都不算差,因此,差不多所有大型內銀股如工行(1398)、建行(939)、中行(3988)、交行(3328)、農行(1288)股價於近期都創出52周新高,同時維持股息率至少5厘,應該說是有了相當的吸引力,下一個目標當然是期望創出數年前的歷史高位,估計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不過,要小心地方性銀行依然面對巨大的挑戰,反彈乏力。

一年多前,我受邀前往廣州參觀中滙(382)旗下的華商學院,回來香港後就決定買入中滙股票,持有至今,賬面利潤也已超過1倍有餘。不過,現價與今年年初的高位比較,還差28%,股價之所以從高位向下調整,是因為中滙曾經於今年1月19日以8.73元配售5,330萬股,集資4.65億元。今年初,中滙股價之所以能升上10.63元的歷史高位,是因為之前公佈了非常亮麗的業績,很快的,中滙又要公佈半年業績,相信也一定非常好,因為不久前中滙已有盈喜報告,現價8.3元甚至還低過年初的配售價,因此,短炒長揸皆可考慮。基本上,我看好中國的民營大專教育,中國人口眾多,讀書是求上進的最佳道路,但是,官辦大學的學額遠遠不足以滿足眾多的期望,民辦大學的需求非常大。

曾淵滄

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