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根部是一間工廠的採購部門,莖部就是物流及倉存了,那葉子呢?當然就是生產部門啦。當農夫灑一把肥料、澆一片水到土中時,分佈在土裏的鬚根就會收集好肥水,再由莖部帶去「工廠」開工生產。不過,很多入門耕種人的腦筋在這裏便卡住了,誤解以為自己所投放入去的肥料和水份就是生產的全部材料,其實,肥料只佔生長的很少很少部份,最重要的成份其實是免費的水和空氣內的二氧化碳,再加上「太陽能」(陽光),工廠便有足夠材料製造食物。
每個中小學生都學過植物是以「光合作用」製造食物(糖),而光合作用就靠葉子內的葉綠體去進行,但是大家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化學反應式,不明白「陽光」與「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及「碳反應」兩部份,植物把根吸到的「水」(H2O),在陽光的作用下進行「光反應」,把「水」拆解為「氫」(H2)和「氧」(O2)。跟着「碳反應」就把葉子吸到的「二氧化碳」(CO2)和之前的氫與水重組成為「葡萄糖」(C6H12O6),並多出副產品「水」(H2O)和「氧氣」(O2),植物終於得到食物了(人類和動物也得到了氧氣啦)。
為了讓讀者易於理解,上面的方程式已經盡量簡化,如果有讀過初中生物和化學的朋友,其實不難理解。為何我要把「光合作用」以化學式來表達呢?就是要說明給大家知,光合作用的角色裏可全沒有農夫所下的肥料啊……怪了怪了,真的看不見甚麼「氮-磷-鉀」(N-P-K)在裏面呢!「氮-磷-鉀」和其他微量元素原來只運用於植物的其他生長反應上,所以就算你下多少肥料,只要沒有足夠的「陽光」、「水」和「二氧化碳」,植物工廠都開不了工。可是人就是那麼自大,不明白自己給予農作物的只是小恩小惠,歸根究柢植物的生長還是要靠大自然的恩賜。
解開這個迷思之後,好農夫便不再濫施肥料了,而是學習如何適當地管理環境,輔助植物活潑地生長。我在教導青年農夫時,最愛就是要他們依靠外觀,評價植物的健康狀況,比較簡單的評估是分為「良好」、「普通」和「有問題」。有一次一位農青評估一棵冬瓜蔓藤的生長時,用了「朝氣勃勃」一詞,大家都即場哄堂大笑,不過我就很滿意他的這種觀察和描述了,因為健康的農作物必定是挺拔的,正合「朝氣勃勃」的意味。如果葉子的功能健全,光合作用會高速進行並消耗大量水份,根莖如能配合,迅速把水份養份送給葉子這生產部門,就能生產大量食物,植物就會又壯又大。多出來的水份透過「蒸騰作用」散發到空氣中,這個作用會把水份不停拉上,植物當然表現出「朝氣勃勃」的樣子了。
葉子也是最能表現生長狀況的器官,很多病變都可以由葉子的模樣推斷出來,例如中了病毒的,葉子有嵌紋斑駁;肥料過多(肥害),葉子的邊緣會脫水白化;葉子在早晚或陰天時候下垂,多半是莖幹或根部出問題,未能補充水份。除了病變之外,我們種大冬瓜時,在蔓藤上架時會量度葉子的直徑估算收穫:30斤以上的冬瓜,葉子約是12至14吋,40斤的就有14至16吋,如有18吋大小就有可能重逾50斤啦 。要知道冬瓜果實要在蔓藤有30至40片葉子時才長出來,想要大冬瓜的就要一早培養好大葉子、粗莖蔓,不要以為開花結果時才需做工夫啊。
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