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近年擁抱大灣區,惟北上置業陷阱重重,有港人「早着先機」,15年前以近百萬元於深圳東門購買茂業百貨旗下商舖,獲承諾三年租金回報(返租)。豈料,商場營業三個月即拉閘,一直丟空直至去年,業主始發現商場已遭擅自出租予內地網紅餐飲企業「文和友」,惟小業主卻沒獲發租金。有專家提醒投資者,當「返租」時效完結,物業往往無法出租,或租金遠低預期,舖位分拆出售的「劏場」,最終變「死場」,令業主蒙受損失。
2006年4月,Banson有感東門人流旺,亦相信茂業大品牌,購入旗下的「港島銀座商場」一個面積27平方米舖位,稱當時茂業承諾提供三年租金回報(返租),共30萬元,直接由樓價扣減,最終實付91萬元人民幣。
他指,三層高商場分間成超過300個舖位,僅50個售予小業主,其舖位曾租予鞋店,惟三個月後,商場竟「熄燈拉閘」停止運作。業主曾向茂業查詢,獲回覆「商場出租率需達七成始重開」,其後一直丟空。
至2016年,一眾業主發現商場所有舖位被拆牆打通,前年接獲通知提出以原價收購其舖位,或月租每平方米100元,他認為價格低於市價而拒絕。去年7月,他指管理公司無通知下,將整個商場租予內地網紅餐飲企業「文和友」,但他未獲任何租金。疫情下,他無法返內地跟進。
同樣花百萬元購入舖位的彭小姐悔不當初,坦言若當時在香港投資,「𠵱家回報已經好厲害」。二人未在內地報警因覺得無用,但將去信中聯辦求助及計劃控告茂業。有熟悉內地市場專家指,單位或舖位被擅自出租的情況於內地二、三線城市屢見不鮮,惟在深圳發生卻少見。
茂業百貨由廣東富商黃茂如於1995年創立,曾被稱為「中國百貨龍頭」,惟近年利潤下跌。本報曾多次致電茂業皆無人接聽。
正順地產代理(香港)副總裁李海文指,目前深圳東門區的商場舖每平方米月租約150元至400元,每平方米售價約三萬至六萬,視乎位置。事件中的港島銀座商場早年受地鐵擴展工程影響,人流大跌,升值潛力不高。他指,若發展商願意原價回購,業主不妨出售套現,轉買住宅。
內地律師龔楚指,業主可根據內地的《合同法》控告管理公司,港人只需透過視像會議授權內地律師處理。根據內地的法律流程,法院會給予訴訟雙方30天調解期,若雙方無法和解,需一至兩個月排期上庭,經過二審後判決。惟內地司法案件無判決期限,審訊結束後,可能等待一至三年才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