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知道是個「什麼人」?但未見跟進,反而有些歪曲或故意嫁禍之類報導混淆。
近日網上流傳一輯圖片,疑似有兒子迫阿媽賣樓「分身家」,索價300萬另每月生活費4萬,果然「大咬」,貪索不遂,將全屋家具推倒砸爛,慘變「廢墟」,家人報警求助。
看到全屋一片狼藉的相片,還以為有匪徒爆竊惡鬥大耳窿追數搗亂,不但沒有「家」的感覺,更充滿仇恨。明明同一屋簷下共度無數日子,為迫賣樓分錢,心中已無餘地念舊感恩,客廳至睡房的梳化、抽屜、家具、電視機、枱燈……全破壞。牆身大字留言:「……我係要分一半,3百萬。之後過我自己的生活。我不會回來的了。我要嘅係尊重……」
社會照妖鏡,也是瘟疫亂世萬花筒,大家思考「業權糾紛」的問題,多過天理人倫孝義:——兒子是否一半業主?有份付買樓首期?有份供樓?有無證明文件?破壞搗亂有無刑責?為什麼急於索取樓款不惜與母親決裂?從此反目不到黃泉不相見?母親會不會控告?家教有沒有問題?兒子是親生的嗎?
當然,有人認為這已是「溫和」、「完善」——因為大角嘴曾有命案,是為錢弒父殺母並肢解碎屍的。一切都是「比較」。
雖然不清楚來龍去脈,但父母子女前世今生之間,是「債」:不是來還債,就是來討債;不是來報恩,便是來報仇。很明顯,生兒如此傷透了心,「啃老」屬報仇討債,追索樓價還要生活費?母親就是櫃員機,怎能當冇生過?而且這回要了3百萬,她手上餘款得保嗎?這就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