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獲18獎學金 留守煲底囚16周 中大尖子靠「愛港」捱過牢獄生涯

3年獲18獎學金 留守煲底囚16周 
中大尖子靠「愛港」捱過牢獄生涯

【本報訊】2019年盛夏,抗暴運動爆發,無數年輕人投身參與,後來遭受政治清算。中大哲學系碩士研究生阿良﹙化名﹚前年6月9日因留守立法會而被警方拘捕,其後被控非法集結罪成判囚16周。一成不變的監獄生活磨蝕囚犯鬥志,阿良則視之為一場思想修煉,牆內堅持閱讀及運動習慣的背後,全因他「我好鍾意香港」的信仰執着。與阿良隔牆廝守的女友Eva﹙化名﹚,在男友受審時多次落淚痛哭,本應日常的幸福因極權操弄而變得難能可貴。

記者:梁浩揮

初次與阿良見面是在他獲釋後約兩星期,記者與他相約在中大校巴站到校園進行訪問。他身穿中大哲學系的綠色連帽外套及藍色牛仔褲,入獄前一頭飄逸長曲髮雖變成平頭裝,但其六呎多的身軀仍令他在人群中顯得矚目。阿良性格爽朗且謙遜,不會誇大其詞。一名如此優秀的大學生,卻為了自由而一度失去自由。

2019年6月9日,香港舉辦了首次過百萬人參與的遊行,要求當局撤回修訂逃犯條例,政府卻在晚上發聲明,堅持於12日在立法會進行二讀,成為反送中運動的導火線。阿良當日遊行後讀畢政府聲明,頓感民意不被尊重,於是他留守在立法會外,盼望作出改變,結果便成為第一批反送中運動的被捕人士。

副校吳基培撰求情信

阿良家庭環境欠佳,爸爸早年因疾病離世,媽媽亦長居內地,長期獨立生活使他性格較同齡成熟,但被捕後他亦不禁感到恐懼:「俾警察捉咗之後個電話一直響,個感覺係好唔好,擔心就一定有,會驚入去監獄會有好多唔好嘅改變。」

經過44小時的還柙,阿良獲准保釋,惟在同年11月往警署報到時被正式起訴,指控他曾在現場搬動鐵馬。他最終於去年年底認罪,並於今年1月被判非法集結罪成,入獄16個星期。

阿良受審時獲中大副校長吳基培撰寫求情信,形容他是「見過眾多學生領袖中最優秀的其中一位」,亦因審訊而未能出國留學,獲法官扣減三周刑期。他在學三年榮獲18個獎學金,以一級榮譽成績本科畢業,作為外界公認的高材生,他卻拒絕接受傳媒的標籤,「我只係咁啱讀書成績唔錯,屋企環境不如其他人,先攞到咁多Scholarship啫」。

為未來博弈裝備自己

2012年反國教運動是阿良的政治啟蒙,當時就讀中學的他曾到場參與示威,他告訴記者:「我係香港人,點解要事事都以中國為先?最好一啲關係都冇啦。」他形容當時對時局的看法較為情緒化,現在看來香港與中國完全切割是不切實際,而是應思考保存香港的方法。

經歷雨傘運動、魚蛋革命等事件,直至自己因反送中運動而被判監,更使阿良了解到,香港的命運是掌握在中國手中,所謂一國兩制及法治社會全是極權空中樓閣的說詞。如想作出改變,港人應先了解中共的本質,為未來的博弈做好準備。

國安法壓境下還能有甚麼改變?阿良承認,現時所有與政治相關的行動都難以進行,但他認為留在香港仍有很多事情值得做。「政治嘢唔做得,但好多望落去冇關係嘅嘢,都會對公民社會有好大影響,好似文化藝術咁,團結到大家就值得做。」

開台分擔手足私飯費

阿良近日開設了facebook專頁,並將自己的獄中日記及一些文章放上Patreon,希望為他一名正在赤柱還柙的朋友分擔私飯費用。他朋友被控的罪名刑期以年計,卻拒絕親友為他訂購私飯,希望以此支持其朋友,同時關注在囚手足的狀況。

記者邀請阿良以哲學解構港人的抗爭意識,他說難以分析,只說自己的信念無法動搖,「當一個信念你係無法動搖,你冇得反思係咪錯,某程度上呢個已經係一個信仰」。他的信仰是甚麼?阿良說:「我係一個香港人,香港人嘅福祉比其他都重要,呢個係冇原因嘅,就只係我鍾意香港。」

【牆內讀書運動自強】

【本報訊】阿良﹙化名﹚與大部份在囚抗爭者相同,入獄初期未能適應牆內生活,心情鬱悶。他憶述獄中的生活節奏過於強調規律,令他頓感「港豬化」,「一朝早起身食早餐,食完就諗幾時睇書,幾時探訪,為咗好過啲就成副心思一樣接一樣,係唔鼓勵你去思考」。他叮囑其他在囚手足的親友,注意他們的精神狀態。

■阿良在獄中堅持閱讀,為了不想淪為失去思考的行屍走肉。董立華攝

阿良形容,牆內生活對思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就算你唔想,個監獄都會改變你,入面生活好重複,令到你有一啲唔為意嘅諗法。出到嚟就發現好唔同,好似我第一日出嚟,好唔慣要做咁多選擇,因為入面係冇得你揀,惟有盡量唔好令自己諗。」

他察覺到,大部份囚犯對未來沒有期望,亦不會要求自己達成甚麼目標,在牆內苟且過活。他承認,入獄初期也受到這樣的氣氛影響,「為咗好過啲就成副心思一樣接一樣,係唔鼓勵你去思考,咁樣係冇未來」。

盼投身本地文創

阿良了解監獄的意義,亦有意識抵抗思想的侵蝕,便督促自己堅持閱讀,「懲教署一個月六本Quota我拎晒㗎,哲學書、社科書都有」。他在獄內亦培養運動習慣,其中他最享受與其他囚友踢足球,因能感覺與其他人有連繫。

不過,在囚期間雖令他思考更多,但擔心其他手足作繭自縛,「慶幸自己刑期較短,我意識到嘅嘢最後冇成為現實,但如果係刑期以年計嘅手足又抵唔抵受到呢﹖」因此在囚手足的親友要不斷提醒他們實踐自我意識。

阿良出獄後重獲自由,理應在九月開學前好好休息,但他卻笑言自己放鬆了一星期,出席不同親友的聚會,要開始努力學習,包括閱讀、健身等,「希望可以將一啲好嘅習慣延續落去」。未來他亦希望投身參與推動本地文化創作,致力推動港人的身份認同,「嚟探我嘅人變咗我去探佢監,香港就係咁荒謬,所以我更加冇權利放棄」。

【女友書信傳情 與「不存在的人」相愛】

【本報訊】阿良﹙化名﹚今年3月底因表現良好而提早獲釋,在塘福懲教所迎接他的是一眾好友,還包括其女友Eva﹙化名﹚。Eva為阿良的獄中生活打點一切,一度情緒崩潰。身處監獄的阿良只能書寫愛意,感激女友願意守候。阿良認為女友沒有義務等他出獄,Eva只憑一份愛念堅持下去,跟一個「彷彿不存在」的人走下去。

藉酒精逃避現實

Eva與阿良同樣是中大哲學系學生,初次見面是在迎新營活動,其後他們因一同修讀學系的邏輯課程結緣。Eva憶述,當時有感自己瀕臨「肥佬」,便向鄰座的阿良求救,二人因而變得熟絡,日久生情便自然走在一起。

然而拍拖不足半年,阿良便被警察拘捕,其後被控非法集結受審。刑期難以預料之下兩人開始討論未來計劃。阿良當時認為Eva沒有義務等待他出獄,「如果去到某個位頂唔緊嘅,咪算囉,佢冇義務去幫我做咁多嘢嘅。」但Eva堅定地表示想為阿良付出:「嗰陣我都會成日諗,同佢一齊嘅過程係我每一日都決定去愛佢,而我feel到仲喺呢個狀態,所以想去做。」

阿良與Eva過往每晚都會「煲電話粥」,但自從阿良入獄後,Eva只能透過探訪及書信了解他的近況。她形容期間彷彿與一個不存在的人相愛,「講唔到嘢,傾唔到偈,書信來往好慢」。Eva又發現自己不斷逃避現實,以酒精麻醉內心感受,「其實係feel到搞唔掂,但自己想避開唔諗」。她其後在朋友開解下大哭一場,終釋放內心的鬱結。

計劃未來不切實際

■孤獨感令Eva以酒精麻醉自己,最終大哭一場才能除去鬱悶。羅錦鴻攝

日前一名27歲的女咖啡師被控暴動及縱火等罪罪成,被判囚四年半,其男友在公眾席大喊「時間好快過,等你出嚟結婚呀」,情景令人動容。Eva身邊有朋友卻因身負數條控罪而不敢結識異性,對承諾卻步,「大家會諗,都唔知會判幾多年,點樣去畀自己愛嘅人承諾呢?」

對於成家立室的計劃,阿良說,在香港現時的社會環境,計劃未來是不切實際,亦暫未考慮移民和結婚:「唔係淨係講拍拖,而係所有種類嘅計劃都係不切實際,﹙咁生BB呢?﹚你唔好搞人啦!」

他倆之間未曾許下任何承諾,卻能共同度過牢獄的難關。阿良曾向記者表示,非常感謝Eva陪伴他度過牆內生活。記者問Eva,有沒有說話未向阿良說,她思量良久,最終道出一句:「想講嘅大概冇,但我會想擁抱,行動最重要嘛。」